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甾醇类化合物是灵芝的重要物质基础
灵芝富含甾醇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是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并含有醇基。(见表1)灵芝特别是道地赤芝,含有丰富的甾醇类化合物,包括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脂等等;仅麦角甾醇的含量就占灵芝的3‰。图1甾醇类化合物结构示例
甾醇类化合物是国际公认的灵芝的重要有效成分。早在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通过了决议,允许添加了甾醇或其衍生物甾烷醇脂的食品贴上“有益健康”的标签。目前已知被分离得到的甾醇类化合物达数十种,主要存在于赤芝和赤芝孢子粉中。陆慧等的科研报告,着重阐明了这一点(见表2,“属种”项下的“a”就是道地赤芝)。文中所述的29种甾醇,赤芝含有27种,且其中的17种唯赤芝中才有。表2灵芝甾醇类化合物种类及其归属
灵芝甾醇类化合物营养价值高、药理活性强,在人类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
1、防癌抗癌:药理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预防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直接细胞毒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和通过激活免疫效应细胞释放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对防治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胃癌、肺腺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和皮肤鳞癌等有明显疗效。Mendilaharsu等对乌拉圭的名新诊断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和对照组名非肺癌住院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发现植物甾醇摄入量与罹患癌症的风险负相关。DeStefani等调查了名确诊患有胃癌的患者和名非肿瘤性疾病患者的植物甾醇摄入量,研究其对胃癌患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甾醇摄入量与胃癌发病率呈反比关系。Mccann等发现在较高的豆甾醇摄入量(mg/d)下发生卵巢癌的风险降低。纽约膳食研究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菜油甾醇、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摄入都能减少卵巢癌的发病率。采用赤芝中获得的三种甾醇组分(灵芝萜烯酮醇、麦角甾-7,22-二烯-3β醇、过氧化麦角甾醇),分别选取人肝癌细胞株BEL-、人胃癌细胞株MGC-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发现以上三种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并对正常细胞系HUEBV无明显毒性。具体表现如下:抗基因突变:体细胞多次突变理论认为,机体细胞癌变至少需要经过2次以上的基因突变。增强抑癌基因活性,抑制原癌基因活化,防止与肿瘤生长相关基因的点突变,机体细胞的癌变就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实验表明,像糖精钠,DL-色氨酸,丁基羟基茴香醚及N-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BHBN)等对导致膀胱癌变有促进作用,赤芝中提取的麦角甾醇对这些膀胱致癌促进剂的作用有明显抑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在长期致癌实验中发现,能明显抑制BHBN诱导大鼠膀胱致癌,降低Wistar系雄性大鼠膀胱内皮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凝集能力。
抗癌细胞增殖:研究表明,灵芝甾醇类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张萱从赤芝中分离得到麦角甾醇、灵芝醇B及过氧化麦角甾醇,在10μg/mL浓度下对小鼠肺腺癌LA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2.56%,33.51%,12.32%。陆易等从赤芝中分离的灵芝萜烯酮醇,对人肝癌细胞株BEL-的抑制作用强于顺铂;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对人胃癌细胞株MGC-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刘昕发现ergosta-4,6,8(14),22-四烯-3酮,能显著地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实验证明,菌类甾醇尤其是灵芝的麦角甾醇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比植物甾醇更高。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及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促进细胞凋亡:从赤芝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过氧化麦角甾醇,拥有独特的5α,8α-环二氧官能团,能显著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如9,11-烯过氧化麦角甾醇,能有效抑制HL60白血病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能通过诱导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1A的表达,诱导HT29人结肠腺癌细胞凋亡。β-谷甾醇和豆甾醇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生长,并显示出对其凋亡的诱导作用。
抑制微管蛋白活性:灵芝甾醇类能干扰微管蛋白功能,抑制微管聚合,使纺锤体无法形成,从而使肿瘤细胞分裂停止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王莉等研究发现,β-谷甾醇能抑制子宫颈癌细胞SiHa的增殖,使其出现S期阻滞,凋亡和坏死细胞增加,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并抑制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
抑制DNA多聚酶活性:Mizushina等过氧化麦角甾醇实验发现,能与亚油酸协同抑制哺乳动物的DNA多聚酶β活性。2、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或人体调节功能出现障碍,都会导致血清中胆固醇浓度过高,容易引发高血压及冠心病。灵芝甾醇可促进胆固醇的异化,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内的生物合成,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年Weststrate和Meijer报告,日服3g的甾醇或饱和性甾醇,可使心脏病发生率降低15%-40%。Law在年报告,日服2g的甾醇酯或饱和性甾醇酯,可使心脏病的发生率下降25%。这个效果要比通过減少摄入饱和油脂以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更为有效。
甾醇类曾因降低胆固醇的功效而闻名遐迩。这是灵芝制剂可单独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或与常规降血脂药合用发生协同作用的重要原因。实验证明,灵芝制剂不仅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肝脏中三酰甘油含量,同时还可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并明显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低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浓度,能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通过向高胆固醇膳食小鼠饲料中添加甾醇,能使其肝脏ACAT活性相较对照组降低12%,同时小鼠VLDL和LDL胆固醇也有显著降低(34%和41%)。能增强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的活性,同时可降低乙酰基-辅酶A羧化酶和苹果酸酶的活性,抑制胆固醇酯化酶ACAT的活性。能促进肝脏X受体α(LXRα)及其靶基因CYP7A1的表达,对胆固醇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胆固醇水平并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有效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灵芝甾醇的这种维持血液中胆固醇正常水平的能力非常神奇,当每天的胆固醇摄入量不是很高时,它不会影响胆固醇的吸收;当胆固醇摄入过量时,它才会阻碍胆固醇吸收并促使其排出体外。3、保肝解毒:灵芝甾醇类有显著的保肝解毒作用。王昕等采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诱发小鼠产生免疫性肝损伤,给予灵芝甾醇类提取物后,明显升高了小鼠体内CYP总含量及CYP1A2代谢活性。4、免疫调节:Bouic等在年首次肯定了β-谷甾醇和其糖苷混合物的免疫调节活性。通过体内外实验发现,受试马拉松运动员在摄取β-谷甾醇和其糖苷混合物后,表现为CD3+和CD4+细胞增加,IL-6及皮质醇降低,炎症抑制较轻。同时,β-谷甾醇和其糖苷混合物能够调节T细胞活性,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性能力。Navarro等发现β-谷甾醇能够抑制嗜中性细胞渗入组织,减少β-葡糖醛酸酶和超氧化物的产生。孟海波等研究发现米糠甾醇能提高大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吞噬系数、碳廓清指数、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在中剂量及低剂量组中可观察到血清溶血素的释放增加,各剂量组大鼠脾脏指数均有提高,表明米糠甾醇对大鼠体液兔疫改善有显著作用。通过预先对小鼠饲喂蒲公英甾醇,能显著降低由致死剂量LPS诱导的内毒性休克的死亡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β,IL-6,TNF-α)和介质(NO,前列腺素PGE2)分泌,并对肺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保护神经元:灵芝甾醇类对神经元的保护与其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息息相关。王赛贞等分离得到灵芝甾醇(GS),其主要成分为24-甲基-胆甾-5,22-二烯-3β醇(GS1)。赵洪波等实验发现,GS在体外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再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增强神经元活性和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显著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的量,抑制核因子κB的迁移、白介素-1β的产生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同剂量的GS1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比GS更强。
6、抗病毒:爱泼斯坦病毒与鼻咽癌及儿童淋巴瘤密切相关,被认为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从赤芝中分离得到的三种甾醇组分:真菌甾醇,9(11)-脱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以及DemethylincisterolA3能抑制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诱导的爱泼斯坦病毒早期抗原(EBV-EA)活性,IC50值分别为、和(molratio/32pmolTPA)。
7、抗炎:研究发现,从松针层孔菌子实体分离得到的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麦角甾-7,24(28)-二烯-3-醇和5,8-环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对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7中一氧化氮(NO)的产生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麦角甾-7,24(28)-二烯-3-醇的IC50为15.1μM。同时这些物质均表现出对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抑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从多花罗汉松中分离得到的麦角甾醇能显著降低由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炎病理变化,并表现出对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的抑制作用,说明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对核因子-κB(NF-κB),COX-2和iNOS通路的抑制有关。
Valerio等长期研究β-谷甾醇的抗炎活性,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实验通过植物畄醇防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能力来验证其作为抗炎物质的潜力,结果表明植物甾醇可以通过减少实验组小鼠脑中巨噬细胞的存在和炎症活性来降低疾病发病率。在他最新的实验研究中,证明了β-谷甾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且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1)信号通路。此外,β-谷甾醇还可以抑制NF-κB向细胞核的易位。Yoo等对从海藻中提取的岩藻甾醇进行抗炎活性研究,发现岩藻甾醇可通过下调mRNA转录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另外岩藻甾醇减弱了LPS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同时减弱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表明其抗炎作用与NF-κB和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信号传导通路(p38MAPK)有关。
可促进伤口愈合,使肌肉增生,增强毛细血管循环,对各种伤有很好的愈合及消痕作用。对治疗溃疡有明显疗效。
8、抑菌:研究发现玉米须甾醇能够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毛霉和青霉等生长。其抑菌机制可能是玉米须甾醇能够使菌体体内电解质出现滲透,从而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菌体内蛋白质的含量下降;还原糖的消耗速度变慢。文冠果种仁甾醇同样表现出对细菌的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及还原糖利用能力的抑制作用,对四种微生物的抑制强度顺序为金黄色葡葡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9、抗氧化:抗氧化功效,能够作为表面活性剂、类激素等发挥作用,研究发现植物油富含的甾醇在煎炸条件下能保护油脂中的脂肪酸,使其不被氧化降解。燕麦油脂中分离出的△5-燕麦甾醇、△7-燕麦甾醇和β-谷甾醇等能够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降解。对小鼠体内脂肪氧化表现出抑制作用。在食品中添加甾醇及其衍生物能稳定营养成分,明显提高抗氧化能力,延长储存时间。最新研究发现,从灵芝中提取的甾醇类化合物对各种病因引起的脑缺血也有突出疗效。
10、促进新陈代谢:甾醇是微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对确保细胞膜的完整性,膜结合酶的活性,膜的流动性,细胞活力以及细胞物质运输等起着重要作用。能增强细胞活力。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维持第二性征,其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浓度。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增强毛细血管循环。甾醇对皮肤有很好的滲透性,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抑制皮肤炎症,可防日晒红斑及皮肤老化,还有生发养发等功效。
11、调节激素水平:甾醇类最大的功能就是"智能管理"的类激素功能,它在体内能表现出一定的激素活性,但却无激素的副作用。当人体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值时,甾醇类会"工作",展现它阻碍激素吸收的作用,降低人体激素水平;当人体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时,则会"转化"成人体所需的激素,提高人体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激素的正常平衡。这种调节,在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特殊效果。
灵芝泡酒喝是中华古传的好方法。更何况,甾醇类化合物几乎不溶于水,像灵芝三萜类化合物一样灵芝甾醇也易溶于醇。
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能更好实现有效成分的效用。
泡制药酒,最好使用白酒。泡灵芝酒,用50度的白酒较为合适。白酒,又叫烧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粮食等淀粉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而成。未经勾兑的称为原酒,最适宜于泡制药酒。平常人家,使用市面销售的已经勾兑过的白酒即可。
想改善灵芝酒的苦味,可以添加适量蜂蜜。
每天两口灵芝酒,舒服好命长相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