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最早发现于我国,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在人参之上,为上上品。
又按色泽给灵芝分类,并详细说明各有妙用,且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
其中以赤芝和紫芝疗效最好,赤芝“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紫芝“甘、温、平、无毒,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
这两种灵芝一赤一紫,亮亮的,都很漂亮,也就是现在最常用的灵芝。灵芝一名即因其功效灵验,治愈万症。
还有一说是药王孙思邈在峨眉山采药,经常去县城行走,一日遇见曾经全身浮肿的教书先生,他以为先生病重,早已无法治疗,没想到先生却像个健康人,一询问,才知道是喝了异样的“蘑菇汤”。
原来峨眉山有个破庙里住着母女二人,母亲常年患病,姑娘叫灵芝。
为了维持生活,灵芝天天到山上采蘑菇卖。
有一天,她在一棵枯树下,发现了三个异样的“蘑菇”,形状像把小伞,冠有碗口大,把有半尺长,颜色红紫发亮。
她到城里去卖蘑菇时顺便把这三个也带去,但没人买。
教书先生的儿子跑过来说病危的父亲想吃蘑菇,就把那三个“蘑菇”买了去。
后来昏迷的老人喝了“蘑菇汤”,第二天居然醒过来了,又喝两天,奇迹出现,病情好转,还能上街转悠。
孙思邈听后非常惊奇,便上山寻找这种神奇的“蘑菇”,并用姑娘的名字命名,称之为“灵芝草”。
据说从那以后,他就常常上山采摘野生灵芝服用,活了一百四十一岁,无疾而终。
尽管灵芝远在两千多年前就被载入药典,说它能“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但历代医家都不爱用,对它十分冷淡,很少论及。
即使是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疗虚劳,治痔”。而实际上李氏很少用它来治病。
然而,在民间,灵芝却受到老百姓的偏爱,认为它能治“百病”,是神草仙药。在历代文人的笔下,灵芝也备受青睐。
我国历史上著名诗人屈原,在其《九歌》中就提到灵芝,“采三秀于山间”。汉代的东方朔在《七谏》中云:“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曹植《九咏》有“寻湘汉之长流,采芳岸之灵芝”。
历代诗家如梁代庾肩吾,晋代嵇康,唐朝孟浩然、李白、杜甫、张籍,宋朝苏轼、黄庭坚、梅尧臣、陆游,金元好问等,都有吟咏灵芝的诗篇。
在我国古代文献目录中,还出现过不少研究灵芝的专著。
民间有不少人喜用灵芝治疗肝炎,有临床试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后报道:人工灵芝煎服,每次50毫升,每日2次,试治21例,临床治愈18例,均于45天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1例,无效2例,与传统保肝药治疗组相对照,疗效显著为优。
初步认为:灵芝是通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而达到治疗效果,并有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
除此之外,灵芝对治疗神经衰弱和关节炎,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经药理实验及临床观察,灵芝虽能“补中气,补肝气,益心气,补肺气,养肾气,益精气”,具有一定的滋养强壮效果,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疗效出现较慢,亦不是什么“长生不老”或“起死回生”的神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