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爬山穿林寻灵芝
第一次认知灵芝,同江浙和福建药材商人有关。九九年去中义支教,结识了一些江浙福建药材商人。他们落脚于中学旁一刘姓店家。因常在店中买酒购烟,自然一回生二回熟了。他们多在当地收些酸枣仁,杜仲,元胡一类药材。中义偏居一隅,交通差些,收购药材,他们占有一定的主动权。闲暇时,他们拎一布袋,携一镐铲,穿林打叶,寻些来事带劲的中草药。
因为人有见面之情,有幸随他们进山,见识见识一番。随他们之后,拄一棍,一则方便行走,二则防蛇壮胆,久之,有些收获。一日,我寻到一株灵芝,几位商人眼中放光,央我让与他们,我实话实说,平生第一次采得仙草,割舍不得,下次再说吧。毕竟久走江湖之人,见我不肯割爱,只好作罢。我也不食言,后来采得灵芝,大多送了他们。
有一师傅,见我言而有信,还算得上厚道吧,一次偷偷告诉我,这种灵芝,别看个头小,其实药效极高,灵芝中极品,江西安徽所产最隹。私下里闻一闻,药味浓,舔试一下,苦味大,后现甜味,甜味绵长。苦则下火,甜则补益。
周末回家,刚上初中的孩子无意中言及功课多,老师严,压力大,晚上睡不好觉。我取出灵芝,切下几片,热水沖泡,告诉他,这是灵芝草,管失眠的,等会冷了,喝一点。第二天晚上吃饭时,我正喝着酒,孩子自语,昨晚睡的香。我问,水喝了,那几片灵芝呢?嚼了,吐了。
之后的日子,得空山中转转,采到灵芝的机率不大,但有胜于无。后来翻翻本草纲目类医书,始知药商们其言不虚。灵芝,养肝护肝,肝火旺,脾气大,小孩子脾胃易失调,一定季节里,睡不好,合乎医理。弄点灵芝泡水炖汤,补益甚大。后与一些中医交流,翻看些医书,始知中医治肝病的古方子里,大多少不了灵芝。
回望溪学校后,常同几位老同事爬爬山,游游泳,其间谈及灵芝有益,龙眠山中可寻,皆不信。带他们进山摘得几枝,且信其功用时,问我如何得知,笑笑。一时高兴,我信手一划,此乃我家万亩灵芝园也。
去岁入山,有幸采到一灵芝,碗口大,褐芝,光釆夺目。当即拍下照片及视频。回家后,孙子见了,爱不释手,一则颜色夺目,二叫药香似有似无,兴来馋奶奶妈妈,兴去在地上滚来滚去……
《白蛇传》之《盗草》
一日,儿子将灵芝图片挂在网上,有人高价收购,同我商议,一听火了。老子眼一瞪,吼起来,卖什么卖!好不容易采来,有益无害,权当给孙子买个玩具了。儿子只好作罢。开年,担心灵芝到时受潮霉变,切成几块,一部分给了岳母,一部分给了以前的老先生了。也给点主让老奶奶做吧。孙子渐大,早已对此不感兴趣了。
釆摘灵芝比较辛苦,最佳时机,本地为高考时节,气温高,林中湿热,少经验者还担心有蛇。有兴趣者告诉你们一下,灵芝多生阔叶林下,有少许阳光,且地方湿气大处。
02
拎锄转悠,因为首乌
首乌常见,但采获不易。寻常多见到,但人们也不细究。采获不多,源之于你不知其主根生于何处,龙眠河河摆随处可见,你能毁了河堤挖首乌吗?细究首乌不难,但难在人多不屑细究。其实,首乌叶嫰时可食,可以充饥。藤,又名夜交藤,有安眠之功。其根形如山芋,年代久者,皮作漆色,横切,切面为云锦状,显得富丽堂皇。首乌于老人,妇女有益。古中医方中,治肾毛病,多选首乌,且多为主药,可见它有滋肾之能,用之乌发,信不诬也。
一日到老舅爹家串门,见他坐立不安,状及痛苦,问其缘故,舅奶奶告诉我,舅爹年轻时在水电站干活,腰受挫,脚受伤,天一变,哼个不停。老了老了,又惹上了便秘的毛病,作孽啊!皮肤又痒,痒得钻心。我笑笑,听我的如何?我告诉二老,澡可常洗,但澡水以不烫为度。医生也是这样说的。我回家取点首乌,告之禁忌用法,试试看。首乌可以培固正气,涵养肾气,缩尿排毒,自有通便止痒之能。
大约是腊月二十左右,舅爹的大儿来家串门,几句后便直奔主题,要些首乌。小意思,窗台上筛子里有,别急,先喝点。老头让我来讨点。打个电话不就行了?不好意思。小区里我碰见你母亲几次,她老人也不提?她担心你采挖辛苦,又怕麻烦人。
不几日老表的大姐夫来了,双料老表。此老表,木工,高手快手。提到首乌,我告之,首乌是药,有毒性,长期用,需将黑豆蒸煮,取其汤汁,将半干或干燥首乌片浸泡,置首乌于瓦罐、隔水上蒸,水干再淋豆汁,再蒸,于是者九次。我炮制时偷懒,每次多淋豆汁,一次一小时,三次而已。老表表态,黑豆易弄。我来办。我言首乌不好弄。你认识,有啥不好弄?我带锄头,撬棍,让小子开车进山去。我讲了一二三,急性子老表也只好作罢。
我山中转悠,目的性不强,遇啥采挖些啥,自已不为难自已,得其中之乐,爬山采挖修身养性,好得很。山中挖些首乌,多时择些小块年间短的,舂捣若干下,开水冲泡,作洗发膏之用,效果钢钢。年久有漆色的切片曝晒,泡泡酒,自已享受享受。
前些日子,采得一人字形首乌,有些造型,挂在室内,权作室中有一芜湖铁画也。几年前,于山中挖出一串首乌,怪了,一条根上串连四首乌,大者约有一斤,小者六七两,平生所仅见,且表皮如漆,上佳。不敢专擅,送于老父,让其切片泡水作茶。
不知是老父也舍不得自用,还是爱女心切,或者是老人家宝贝女儿横刀夺爱,反正东西最后成了姑奶奶的了。采首乌也是有窍门的,遇首乌藤地上横走者,见生根处结节状,可开挖,只是个头不大,或者说大的少。但省事,有所获。切记,首乌忌铁器,饮时莫用钢杯铁杯。
03
山中采了点虎耳草
今日天色好,近九点出门,目的地,龙眠山。到了境主庙水库溢洪口附近,碰到一熟悉山民,下车,抽烟。老人家七十多了,肩上扛了水果和动用的东西,我让他将行李放在车上,同路嘛,且行且聊,也不错!哪知他不愿麻烦人,一再说,肩膀上搁,不累,又不是拎着。我只好作罢。
前行,到了目的地,下车,先采起蒿子,酝酿一下情绪吧。适逢见着一株野草,近似鹿衔草,吃不准,拿出手机照下来,求证方家。
虎耳草
接下来采虎耳草了。虎耳草,向来是治疗中耳炎的良药。但产出地较特殊,阴山,苔藓,且地方潮湿,腐质物要多。轻车熟路嘛。忙了一会,忽听一声响,以为踩动的山石滚动,不以为意。差不多了吧,忽发奇想,弄过几次虎耳草,采也不容易,拍一张,如何?哦!发现手机没了。坏了!找吧。
先去拍照鹿衔草的地方,四处捜寻,无果,只好回忆行走路线,找啊找,一时间想起采药听得的一声响,扩大范围找起来。幸喜手机背面白色,比较逮眼,呵呵!华为机子质量不咋的,一体化机子电池难用三年,相素几百万上千万,但切莫跟苹果比。下山之时,恰遇进山时碰见的山民,就着树荫,聊了起来。
鹿衔草
问起刺嫩芽,老者一再说,不可吃。声称山里人叫它老虎鸟。老者指着枫球树,说那上面藤过了树顶,挖其根泡酒可治关节风湿。又指一攀援紫藤,言及藤过树顶,根可入药,也治关节疼痛。老人话匣子一打开,说个不停。上次有人托我挖石菖蒲,少啊少啊,费了不少劲。山中草药多,可惜说不出名字,讲不出一个所以然。以前有个老药农常来,他的名堂不少,本事不小。一次进山,采了不少药材,归途,不好背,就手抓了一枫球树根,配着挑下去。卖药时,人问枫树根啥药?配头,于是收下了。这大概是笑话吧!
辞别老者,又寻得一处,弄了些蒲公英。这季节蒲公英花开,很打眼,易采。差不多时,稍作整理,就着山泉清洗,洗毕,打道回府。
04
桔梗
《本草纲目》上说,桐城桔梗乃上品。熟名字,识得迟。前些年去姑爹大女家作客,老表见我翻看《本草纲目》,转手送给我,两大本。他对书兴趣不大,但对吃挺在行,且厨艺了得,也因此叨扰他不少次,一次次饭菜可口,一回回酒兴勃发。闲来无事,翻翻本草,长了些见识。也因此了解了些桔梗生长地,生长习性及滋肺养肺之功用。
一日去老表家喝酒,席间谈起桔梗,说到以前街上买朝鲜凉菜,同老板闲谈时了解到,凉菜里有桔梗,吃来爽口,但吃来吃去,也没吃出来啥是桔梗。老表是个急性子,一听能做凉菜,必能入席。弄些来,做菜的活,我来干。请教些人,翻看些植物图谱,心中有谱了。挖点回来,仔细研究根的颜色、形态、气味等,切下一片来,尝尝滋味,行啦。
既做凉菜,不妨盐水浸浸,做成腌菜泡菜。由于第一次采挖量小,弄个罐头瓶就行。刮去外皮,菜刀拍拍,加点姜片蒜块,倒点盐,极简单。一吃,好个脆,真个爽。哈哈!后来,就方便了。一次,采得不少。腌了两瓶半,吃稀饭时夹点,喝酒时尝尝,有点小情调。只不过有几根桔梗,估计生长期五六年了,极粗,有点木质化了,影响口感。一日喝酒,猛然想起李老先生肺部不好,不妨送瓶去。想想每瓶都动过筷子,于情不合,只好作罢。下次再说吧!
前些日子,遇一熟人,言及家人咳嗽厉害,查无病,人难受。建议用桔梗煨肉吃,熬水喝。央我帮他挖点。答曰难办!此物春天同百草一色,惟秋冬时节草枯它不枯,且有夺目花朵,易发现,易挖掘。这季节嘛,我能力有限,不敢乱答应。惜乎!
05
不识黄精真面目
黄精,一味好中药。味甘,大补,益人气力,降血脂血压,去血糖。前些日子去唐湾,依人指点,进山寻访。忙活了三个小时,釆得鲜品斤把,颇高兴,顺便在古民居转转。一老者让我换点新茶。婉拒。杯中之茶,冷了,添了些热水,同老者父子闲聊了一会,张家长李家短而已。老人问及进山原因,坦言告之,采黄精。递上布袋,让老者父子一观。老者言及,此物难晒干,费功夫。
采得黄精,归来,分送些熟人,蒸了些暴晒,所剩无几,又有朋友索要,只好割爱了。我知道此物最佳采掘时间为春秋两季,立夏快到了,便择晴日,再进唐湾了。这次进山,有点底气,一则对黄精生长地生长习性有些了解,二则更换了挖锄,更轻便,更有钢口。
下了车,直奔大山口,顺先前路径,扩大捜索范围,时有所获。采此物时,感知其有灵性,见我来,枝叶时有晃动。本来黄精亭亭玉立,如此,更让人有娇滴滴,嫩呵呵之感,真乃秀色可餐也。采有所获,兴致大增,没有疲劳,只有快乐。口渴了,肚子有点饿了,没关系。取黄精嫩头,衣服上揩揩,爽口,脆生生,有甜味,还有丝丝说不出的药味吧!
看看差不多了,准备下山,掏出手机一看,还早,继续蹓蹓。行至一茶园边,准备歇息,抬头见山坡上似有黄精,近前一看,呵!果真是,干,场地不大,黄精不少。取大留小,来日方长嘛。一小时后,收捡所获,相当可观。一身轻松,顺山晃下去。
不远处,一老妇带几名妇女忙着采茶,问及我山上行走,忙些什么。递上布袋,老人见了,哦,黄精。这些年年青人出去做工,年龄大的又上不得山,采药的少了。否则这么大块头的黄精难釆到。我点点头,连称是是是。
我见其茶园里三三两两几尺高的竹笋,大多弄断,问及原因,答曰,笋子不值钱,竹子卖不掉,茶园里到处冒头,讨厌死了。我笑道,手中有锄,弄个回去吃吃!老人答曰,行。挖笋不在行,颇费周折。这时老人抛下一笋,带上吧!连声称谢。怎么样,收获满满的吧!
归,去其根须,费吋不少。取其嫩头,一碗。择其一,让孙子尝尝,进口高兴,一咬连忙吐出。孩子尚不习惯黄精之味。适逢天气晴好,将黄精摊于竹筛暴晒。偷空分送些给有所需的长辈友人以及同学。忙并快乐着。秋后进山,期有所获,大家分享。
(编者注:本文作者并非中医药专业人士,如有采摘中草药自用者,请咨询专职医生。)
?精华推荐?
药食两用话野菜
书画鉴定专家张耕:讲述鉴宝那些事
桐城刘文康:父亲的账本
周潭大山:桃花深处剑气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