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本九州大学农学研究院副教授KuniyoshiShimizu的研究团队证实,从灵芝子实体分离出来的31种三贴化合物,对于五种A型流行感冒病毒的神经胺酸酶,都有不等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有两种甚至适合开发为抗流感药物。该研究成果已于年8月底,获刊于《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ScientificReports》
神经胺酸酶(neuraminidase)是突出在A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之一,亦即「H几N几」的「N」,每颗流感病毒上大约有一百个这种蛋白酶,当病毒入侵细胞并利用细胞裡的材料複製出新的病毒颗粒后,需要神经胺酸酶帮忙,新生病毒颗粒才能脱离细胞,进一步去感染其他细胞。因此,当神经胺酸酶失去活性时,新生的病毒就会被锁在细胞裡出不去,对宿主的威胁性就会降低,病情也能获得控制。临床上常用的克流感(学名:oseltamivir,商品名:Tamiflu)即是利用这个原理,阻止病毒增生扩散。
而根据清水邦义的研究发现,在μM浓度时,这些单一三贴化合物对于H1N1、H5N1、H7N9,以及两种已有抗药性的突变株H1N1,NS和H3N2,EV,都有不等程度的抑制作用。整体来说,对于N1型(尤其是H5N1)的神经胺酸酶抑制效果最好,对H7N9的神经胺酸酶抑制效果最差。而在这些三贴化合物中,又以灵芝酸(ganodericacid)T-Q和灵芝酸TR的表现最好,其对H7N9之外的其他四种类型神经胺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可达55.4~96.5%。
进一步分析这些三贴的构效关系,结果发现,对N1型神经胺酸酶有较好抑制效果的三贴类,其主结构都是「带有两个双键的四环三贴,侧链为羟基,R5位置是含氧基团」(如下图BackboneA),若主结构为另外两者(如下图BackboneB、C)则效果较差。
(资料来源/SciRep.Aug26;5:.)
以电脑(insilicodocking)模拟灵芝酸T-Q、TR和H1N1、H5N1神经胺酸酶结合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两种灵芝酸和克流感一様,都能都能直接与神经胺酸酶的活性区域结合。这个活性区域是由数个胺基酸残基所组成,灵芝酸T-Q和TR会与其中的Arg、Glu两个胺基酸残基结合,而克流感则另有选择,但结果都能让神经胺酸酶失去作用。
相较于抑制流感病毒上的其它蛋白(如M2蛋白,它会在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那一瞬间打开病毒的外壳,把病毒的基因送到细胞裡),神经胺酸酶抑制剂算是目前公认为效果较好,也较不易(虽然还是会)产生抗药性的流感治疗药物。所以研究者认为,与克流感作用机制类似,但又不尽相同的灵芝酸T-Q和TR,有机会作为新一代抗流感药物的取材对象或设计参考。
清水邦义副教授
日本九州大学农学研究院环境农学部,博士,男,天然产物化学家,0年毕业于九州大学农学系。随后于日本山口大学和九州大学做博士后(0-2)。2年,他回到九州大学农学系任助理教授。年,他获得副教授职位。他主要致力于植物和菌类中天然产物的开发,获得了6年和年的日本木材研究学会进步奖。目前他已经发表了超过篇论文。
推荐阅读:
1、哪些人需要吃灵芝,看看不吃亏!
2、穹顶下的希望!专访全球首个证明「灵芝抗PM2.5」的研究团队
来源:灵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