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忆军旅往事
留青春足迹
原始森林里的伐木军人
文谢兴泉
一进山
阔别四十多载,战友们于年9月又走进苏坊长义沟军营。故地重游,感概万千。既有战友重逢的兴奋喜悦,又有物是人非的失落惆怅。时代的染色剂,早将战友们的青丝染成了白霜。曾经整洁美丽、号声嘹亮的军营,如今人去楼空,凋零残破,换了模样。伤感惋惜的思绪,又被推回那曾经奋斗的芳华岁月。为建军营入林海,个中艰辛难忘怀。竟然联想起了“拉大锯,扯大锯,外婆门前唱大戏??????”的那首童谣。
时间回放到年春,47军弃土窑改建苏式军营。木材由军地双方协议采购。附加条件是:军人进山伐木。每伐十亩山林,林场划拨一立方“成材指标”给军方,再用“成材指标”购买成材搞营建。师的预算量约立方木材,需净伐山林约两万余亩,方可满足营建需求。重任派给了咱五连与二连。能去古树参天、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伐木,官兵们梦寐以求,特别期待。团首长李今蒲政委在党办土窑内宣读了《伐木命令》。派遣张光华副参谋长(如皋西乡人)带队入山,段昌炎军医随队医疗。一路“摩托化”开进,北上黄龙山区。
巍峨的黄龙奇山位于秦川以北,延安以南,西眺黄帝陵,东枕黄河。陕西通志曰“此山古盘衍如龙,土色皆黄。常有黄云罩其上,仿佛如龙摇曳,故名黄龙山”。深山人烟稀少,珍禽异兽,林木繁茂,官庄林场座落其间。因是历代官山官林,少被盗伐,原始状态保存完好,是出了名的绿色基因库。
山外春花艳,山内冰雪天。林木美景佳,寒气仍逼人。“封山育林,严禁入内”“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巨幅标语随处可见。沟深无路,连队辎重借助森林防火通道强行闯沟。苏式“嘎斯63”炮车,拽着火炮,沿推土机依山推就的,婉延曲折的狭窄山径艰难上行,惊险不断。士兵们只得跳车助推。踩着吱溜作响的冰碴,深一脚浅一脚顶挪上行,终于前置到柳皮沟最深处安营扎寨。
幽暗深沟,阴瘴莫测。林锁峭壁,崇山矗立。森纱帷幔,氤氲如画。一洌山涧缓湾下,绕过营地滚水坝。清泉潺汪无涟漪,日积月累堆冰碴。经长途跋涉,初来乍到的士兵们,已无心欣赏沟内风光。猛吸氧吧,解衣散热。抓啃大把山雪,降热解渴。有嫌不过瘾者,干脆砸开冰面暴饮清泉。军医段昌炎见状高喊:莫喝生水!众人皆楞,不解其意。他忙解释:饮生水易致病。山水更不可生饮。长期饮用不但牙黄,还会患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肿大畸形,活动受限,生不如死。美之山泉,竟成至残人身祸水,着实让战士们瞪目结舌。段军医麻利娴熟,出沟弄来两口大缸,缸水放入药片,净化搅拌后才让烧煮饮用。
依山一侧陡峭的半坡上,一座特别的“建筑”映入眼帘。杂木棍棒捆搭的双层茅草工棚,算是官兵们栖息的“营舍”。为找平楼面,木棍一端搁在坡土里,另一端架高捆在竖柱上。士兵们将不蔽风日的茅屋戏称为“跛脚茅棚”。段军医围着茅草棚转了个圈儿,发现没建厕所。伐木队可随地拉撤,连队不可能这样干,没厕所哪成?李勋章指导员说:没厕所,自己建。随即调来士兵,抡镐平地,割些茅草,夹成草篱笆,围成半圈,带蹲位的旱厕瞬间修成。司务长彭洪剧领着“伙头军”上士李龙刚,炊事班长徐希成,选了块巴掌大的防火谷地,取片石粘泥巴,垒起行军灶,解决了连队一日三餐。
入夜的森林,出奇的安静。浓雾锁山风,林深如黑屏。让人感觉静得阴森与异样。没电,全连抓瞎。好在后勤处及时自一连调来了一盏气灯、四盏马灯(桅灯)应急,解了无电之荒。连队连夜召开了支部会:摆困难,析形势,思对策,严纪律,定任务。会刚开完,哨位就发现了异常。通信员蔡正璜传哨兵急报:发现“鬼火”!指导员立即前去处置。阴霾深处,多点幽灵般的绿光飘忽吓人。时不时传出阴沉的“嗷———,嗷———”低声长鸣。指导员立马判明:那不是什么鬼火,而是野狼双眼恐怖的绿光。怪吼声,则是野狼的嚎叫。那是饿狼急觅猎物时,特殊的引诱声。人若上当,等着拣一堆白骨。“狼情”让人悚然。他宽慰哨兵说:甭担心,你不招惹它,它不会轻意攻击你。真敢靠近你了,鸣枪示警将它吓跑。如有群狼反扑,迅速将其击毙,争取立功。相信我们在野狼地盘内,打出属于军人的一片天地。为防“狼情”不测,连队加大了夜巡频度。息灯号后,却见劳顿一天的吴志伟、强忠宝、李增琅、马新泉、张明才等很多战士,竟然蒙着被子,拧亮小手电,藏在被窝里滋滋不倦学习“毛选”。
天刚放亮,雾若仙境的跛脚茅草棚内,年轻的连长拉上老指导员上了山,忙着熟悉战区地形环境。李勋章来自湖北山区,他腾云驾雾如履平地,大气不喘。两人爬过一程陡坎,朦胧中发现了一处长满茅草的坡地。李说:垦荒种地是“三五九旅”的传统,咱把这地利用起来,种点土豆栽点菜,说不准能应急。说干就干,连长当即拉全连上山。拓荒、垦地、平整,挖坑、下种,半天功夫就种下了一大片土豆地。
林场李主任,看着猴瘦,略显“木呐”,是个正宗科班出身的林业行家,内里透着精明。与连队干部们握手寒喧后,切入了正题。施工员老刘,黑脸高个略罗锅。选沟划山派工,号树伐木,由他说了算,大权在握。是个深藏不露的实权派、山大王。哪块林子有珍树异木,哪座山腰有豹子出没,哪条暗道有黄羊(野山羊)踪迹,哪条沟汊有油猪(野猪)寻食,哪个坡口被狩猎者下了套子,哪个地段猎人常狩,他如数家珍。“针叶林”是松、柏林,分布于山上,林地干净无杂草。“针阔混合林”是松树与杂树混为一体山林,分布于山腰,林木密度大,杂草少。“阔叶林”全是杂树,遍布沟谷。杂草荆棘灌木丛生,净伐难些。伐木者必须持《采伐证》采伐。采伐森林原松有严格的流程:哪些采伐,哪些不采伐,必须由刘施工员标定编号,方可开锯。老刘一番介绍,突显了他业务精湛,又让人觉着净山伐木并不难。有这位能人掌舵,保准顺利。毕竟,军人只懂打仗。净山伐木,还真得现学。
忆军旅往事
留青春足迹
原始森林里的伐木军人
文谢兴泉
二入门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李子壮副指导员是连队公认的“能人”。北京插队延川的“知青”。对山对林对伐木之苦辣,略知二三。他提议分头侦察林情,打有准备之仗。汇总侦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老刘划拨的工地称”老鼠沟”,离住地五六里。因石缝中常有耗子出没,取其名。说是沟,其实是山腰沟壑,深不见底。五年一净伐的山沟,几十年都没人敢进。沟腰临时开凿的幽径,一边山崖,一边深渊。胆大心细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心提到噪子眼上,勉强可将汽车挤上工地。跛脚茅棚搭建后,林场曾下山急招了多批工人伐木。但每批“工头”实地查看后,都摇头甩手走人。原因是:山高坡陡林密,常落滚石伤人,路远难行,野兽出没,灌木荆棘杂树杂草丛生,枯树朽木遍地,料方无法下运。环境险恶,危险系数高,事故几率大。舍命挣钱不够养家糊口,外包队当然不傻。林场正愁没人接活儿,五连撞上“枪口”爽快揽了。外行的军人哪知是难啃的骨头?轻意被绕了圈,当了冤大头。指导员的看法高人一筹:既然硬茬“赏”给了咱,事在人为。咱就乘势而上,锻炼队伍,打出军威,让林场见识见识军人的善于奉献,勇于奉献,勤于奉献精神。野兽出没,带长枪防范。滚石伤人,开工前先派人上山,清理撬落松动滚石,预除隐患。路途较远,权当每日五公里越野长跑锻练。净伐难度大,边学边干。以“硬骨头六连”为标竿,铁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动员后,全员气宇轩昂进入“战”时状态。除留炊事班供一日三餐外,官兵们手举砍刀、镰刀、镐头、手锯冲入山林,开启了全新伐木史命。迎难而上的热血军人,挥舞着鹰一样的青春翅膀,翱翔于密林深处,开启了新的征程,成了“伐木耗子”苦战两年。割茅草,砍荆棘,锛杂根,锯杂树,干的扎实艰辛。当初想象中的“人间天堂””世外桃源”,早已成为了“美丽的传说”。
净伐山谷,防野兽伤人是重点,连队专人守”兽情”。开工不几天,高保忠、王斌发两位班长就侦测出了“兽情”。深沟内,呼呼啦啦跑出一群野猪,溜沟寻食。野猪性情古怪,特喜欢啃松根挠痒痒。常年累月挠,猪皮粘上松油特厚实。单管猎枪、散弹枪一次难以击穿它。伤猪会寻声狂奔,攻击猎人。即使猎人攀爬到树上躲避,群猪会很快将树拱倒。惹不起,我们躲得起。连队规定:严禁人与野猪冲突。预防万一,事先特将会攀登能奔跑的有线、无线两班战士,放置在深沟沿线作业。出现突殊情况时,战士们凭技能可与野猪周旋。险情一出,两班如临大敌。放下了手中净山伐木工作,保持肃静,荷枪实弹在沟沿隐蔽,静观猪情。一众野猪大约没拱到食物,很快地边拱边溜,从战士们眼皮底下淡出了视线。有惊无险的一幕,让大家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蜜蜂喜欢采花,蜂蜜人人喜吃。一天中午,战士董建新正奋力砍割杂草,一不小心踏入草丛软土。拔腿时,突然带出无数的飞蜂。班长黄天禄来自汉中山区,见识过这种蜜蜂,顿时脸色大变。大吼一声:董建新快跑!是地窝蜂!地窝蜂是深山特有的剧毒蜂,窝藏地下,以草掩身。人不碰它,它不蛰人,相安无事。一旦碰触,群蜂簇涌,蛰你于死地。就在董建新拔腿快跑瞬间,黄班长迅速脱下外衣,切入飞蜂与人之间,护住了战友。顺势将毒蜂捂在蜂窝上,快速挖土填实了蜂巢。满以为友好的蜜蜂,谁曾想竟是伐木军人的天敌。
一周劳作,配发给战士们的工作服已被扯得稀烂。内穿的冬衣也被勾成洞眼,白棉絮外翻。胶鞋破的露出了脚指头。几乎人人成了“大花脸”,个个腿脚身段挂了“彩”。此情此景,张副参谋长非常感动:你们五连真是玩命干呐!看到战士的冲天干劲,他连夜下山,调拨二手棉衣、防滑胶鞋、劳保手套等多种应急保障物品,分发士兵们使用。
开局不错,林场却泼来一盆冰水。刘施工员对现状不满:净伐质量不精,杂枝乱堆乱放,刨坑未能平整,手锯伐桩太高,军人没外包工林务熟练等等等等。刘的这种说法,有战士不服:事先你不明确,事中你不监督,事后不叫整改。有陈见不当面指正,在暗中嘀咕使坏告状?这演的是哪一岀戏?张光华领队说:新手入山,缺点难免,应当允许林场指正。军人伐木,新鲜事物,不完美就改,改到林场满意为止。高涨的士气被打压,有战士难想通,连长就鼓励官兵们,讲了个士兵”不气馁”的故事。延安时期,“三五九旅”有个垦荒英雄叫郝树才。他每天垦荒四亩,比牛垦三亩还多。有人不信,让他与牛比试。郝树才三小时内开垦了一点五亩地。牛连干三小时后累的口吐白沫,躺倒在地。结果人胜了,牛死了。郝树才至此被誉为永不服输的“气死牛”。净山伐木是新课题,工地有不足认真改。作为“三五九旅”的传承人,要改得更好。咱不但“气死牛”,还要“气死猪”!说得战士们哄堂大笑。
两个月之后,锯下的树木料方在谷底堆积如小山。可奇怪的是,师部运输车队进山拉料,却扑了个空。这事,林场轻描淡写:伐木不少,伐的都是杂树。杂木归类为杂材,杂材只用于矿柱,不可营建,更不能算“成材立方”。说直白了点,全连拼命净伐两月,“成材指标“为零,零指标肯定不给拉料。连队白白为矿山打了两个月的枕木工。这件事,让师首长大为“光火”。全师营建热火朝天,急需木材。你五连伐山两月却没弄到一立方成材!都吃干饭去了?这是个严重问题。师里立即委托胡荣茂教导员上山,坐镇调研。又派陈晓宇干事上工地蹲点,查原因,挖根子。搞的全连压力骤增,人人自危。
屋漏偏遇连阴雨。不顺的事,一件接一件。罗纪洲副连长与陈晓宇干事乘坐一营部北京吉普下山开会,沿国道翻山越嶺,行至牛堡泉地段时,连续上坡下坡,急弯陡险,车辆突然失控,不幸侧翻。五人中,三人摔出了车外。陈晓宇为救罗纪洲副连长,惯性中手抓了罗的一顶军帽,就被摔出了车外。罗纪洲车内急寻陈晓宇踪影,唯寻到他的一付眼镜,人却不翼而飞,惊险异常。医院诊疗,伤势虽重,但无生命危险。
那边出了车祸,这边工地又冒出大事件。工地上,七八名身强力壮的战士,突然患上了“怪病”。无缘无故脸肿胳膊肿,甚至阴茎肿大。其中有几人特别严重,全身风疹红斑,又肿又痒,呼吸困难。段军医与卫生员高俊义一时难断病因,束手无策。生姜还是老的辣。正一愁莫展,准备送人下山抢救时,施工员老刘赶到现场,他一眼瞅出,是“漆树过敏症”。漆树生长在混合林区。割胶刀划开漆树树皮,它流出的液体就是纯天然“生漆"。古代漆器都由它漆成。小时候在家乡看“僮子戏”,戏文说:薛仁贵镇西,树木“吃人”。薛领着将士越丛林,疲劳后围成一圈,背靠大树歇息。结果,莫名其妙死亡。孤陋寡闻的戏迷们,硬是不信树木“吃人”之说。原来,将士们无故死亡与漆树过敏相关。人不靠漆树,只要在漆树的附近一定范围内,就会引起过敏。皮肤起风团,红肿,奇痒难耐。重症者呼吸困难,不及时救治,漆树真会至死人命。段、高两人当即查阅相关资料,快速处置,对症下药,患者在几天之内神奇康复。
能人李子壮,特长是能深虑、勤思考、肯钻研,遇事儿爱捉磨。善于抽丝剝蛮,透过表象洞察游戏“潜规则”。他觉着林场“零指标”事儿蹊跷。进入混合林区作业,应当有原松可伐,用到一点八米的长条大肚双人锯。奇怪的是,老刘却没号一棵松树,没用一次双人锯伐树。甚至,从来没领过大锯子。为什么看上去挺顺的事,却跌跌绊绊变得不顺?连长说:算你高材生找准了症结。根子应在老刘身上。他蒙圈全连当了两个月的“冤大头”。有战士情绪失衡,跑去林场抱怨。李主任回应很微妙:听说你们称刘施工员“刘黑脸”?黑脸包公老刘是几十年的老林业了,有啥错?没伐原松,那是他对原始松林感情太深厚,不忍心伐么。战士们在林场碰了“软钉子”。张光华领队得知连队有人去了林场评理,气的脸色铁青:违纪!胡闹!添乱!李子壮沉思片刻说:咱连也存在偏废,只抓了进度与安全,忽略了军林联系。张领队说:这就对啰。全师营建等木料,军林关系只能搞好,不可搞砸。李子壮说:得从老刘入手,融洽关系。可否请老刘吃顿便饭,顺便聊聊?李勋章指导员说:行,酒钱咱出。
入山从未开过席的跛脚茅棚,简易桌前请来了“贵人”刘施工员。刚坐定,他就满脸似笑:军人也学包工头请吃?李子壮笑说:失礼了。早就该请刘工您叙叙了。吃饭为虚,闲叙增添情谊乃实。我是您半个老乡,北京人,插队在延川,林业略懂一点。我还专备了您爱喝的好酒。老刘一听有好酒,眉飞色舞。一阵推杯换盏,氛围渐浓,乡情渐深。李子壮突然抛出话题:乡党,锯原松的大肚锯为啥迟迟不领不发?您是不是懵了乡党,留了一手?老刘旁若无事笑说:哪里呀,小鬼难缠。本人做事,从不马虎。净伐混合林,原松不少。我会认真标记,该伐的伐,该锯的锯。多伐原松,也让你乡党开开眼界,把“指标”突上去。李子壮半信半疑:有您这话,咱就宽心干了。干,干。阵阵碰杯声中,一瓶酒很快喝光。还有酒么?李子壮大声喊道。通信员蔡正璜很快又递来两瓶。一瓶递给了老刘。另一瓶递给李子壮时,使了个眼色。散席后,醉意朦胧的老刘显得挺兴奋:乡党,让你破费啦。李子壮热情妙回:大哥,您海量。小弟就当交学费了,引的双方一阵醉笑。从此以后,工场氛围大变。班长缪宝连戏说:李副指导员,你这顿饭省却了我们多少无用功?请的太值了!此后一段时间,段军医也主动出击,常送医送药到林场,为工人开设军人门诊,专为林工服务。老刘的夫人就诊时流露出,想中年得子。段军医放在心上,倾心治疗,认真把脉用药。为夫人治病这事,老刘触动极深,他真是换了个人,主动带连长去林场领了三十来把大肚锯。
那个年代还无油锯,成不了“光头强”手持油锯轻松倒树木的潇洒。伐松树只能由双人拼死力,拉大锯。每锯一颗原松,都累弯了腰。锯树,是个技巧活儿。两人锯平、力匀、频高,才可一气呵成。倘若不得要领,锯度掌握不好,不夹锯就断锯。一旦夹断,树难倒,易出事,万分危险。老刘认真演示如何开锯调齿,如何锯面抹油;如何巧妙拉锯,快速锯倒一颗大原松;如何快锯,避免树木劈裂;如何看树冠倒向,规避风险。刘师傅对战士们的入门培训,专业实用,战士们报以热烈掌声。送走刘施工员,连长问了李子壮一个题外话:上次招待刘乡党,觉得你酒量见涨,久灌不醉?李子壮诡异一笑:那得问问“机灵鬼”通信员了。为省下李勋章的几个铜板儿,让我喝的尽是酒瓶装凉水唷,我“亏”大了啊!徒弟以水代酒哄刘师傅的事儿,一时传为林区笑谈。而刘施工员,也乐得“找醉”。
忆军旅往事
留青春足迹
原始森林里的伐木军人
文谢兴泉
三、神助
深山伐木,磨难与险情、欢乐与寂寞无时不在。既考验体能又增添智慧。军人这个特殊群体,与百姓、与山林的融合渐深。反穿破衣的士兵,腰扎草绳,手拉大肚锯,在摸爬滚打中经受了特殊的意志磨练,熟练程度甚至超越了专业伐木人。山林里几乎难得见到的一位松果采摘人偶遇战士:喂!伐木的乡党们,能讨口水喝么?楞没认出这拨人是正在伐木的军人。逗得战士们捂嘴偷笑。
猎物与人近距离接触,只在动物园见过。不过,年茄子沟伐木,连队接替二连章小山排长的工地继续伐时,竟然上演了猎物找战士的趣闻,小野羊主动找上了门。一只玩皮的小野羊,神鹿样的悠闲,潇潇洒洒地溜达到炊事班,被刘显云等几个炊事员围住。战士们觉得神奇和不可思议。你搂搂,他抱抱,逗小野羊玩。黄仲喜司务长是个“暖心男”,怕“小可爱”给跑了,将它拴养。然而,事与愿违。小家伙野性毕露,整日不吃不喝。无奈之下只得将它解开,由着它自由自在,围着炊事员脚前身后,溜个不停。
净山伐木苦与累,已经难以忍受。最难忍受的是,阴雨天的跛脚茅草棚。茅棚漏雨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战士们劳累一天,浑身酸痛。回工棚正想美美睡上一觉,恢复体力时突然下雨,真让人烦透顶。偶尔下雨,指导员指令:收工时割些茅草捎回。连长略懂茅房修缮,爬上棚顶,棚下战士指哪儿漏,棚上连长修哪儿漏。用新割茅草加厚一下,继续住。雨季里,瓢泼豪雨几日不停,战士就被整惨了。外头大下,棚内小下,外头停了,棚内滴嗒,水花四溅,无人幸免。山洪加棚漏,被子铺盖全浇透,躺身之地全无。大家群策群力想招术,用两片军用雨衣,在棚内架个伞字型挡雨帘挡漏,垫一片雨衣身下,四周再放盆子接漏。终于找块不漏的地方,三人抱团,在雨漏滴嗒声的“交响乐”中,入眠打鼾解乏。
在伐木紧要关口,师团传来消息:高中以上文化的战士,愿意参加高考的,可以下山复习,经初选后参加年度高考。分数合格的,推荐到军校深造。连队再忙,也不能耽误战士们的前程。不得不让他们下山复习。其中,强忠宝、陆鹤兴、陈永兵等战士,后来都分别考上了军校。
采伐原始森林里的原松树,是最艰险的事。原松高大粗壮,每颗树根部直径都在一米以上,树高二三十米左右。树粗,锯的推拉距离就短。锯起来特费劲、特吃力。士兵消耗巨大,也特能吃。七八月份特大山洪暴发,豪雨连续下了十多天。洪水冲毁了山道,连队与世隔绝,成了给养中断的“世外桃源。”至第五日已全连断顿,粒米全无,情况紧急。象“馒头王”高保忠、习杠生等人,平日里每顿要吃七、八个白馒头。突然断顿,是个啥滋味?连队只能即时休伐,转为野外生存训练。三人一组上山,在林海内寻食充饥。野菜、磨菇、地皮菜、木耳、山楂果、野山梨,凡能吃的都抓来填肚子。有士兵饿中找乐,形容吃的是“山珍海味”。哪知,短短两三天就整倒了二十多人。原来,人不可数日同食“山珍海味”。数日反复吃同样的东西,轻则腹泻,重则中毒,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山珍海味”食了病死,不食饿死!危急当口,河南上蔡的一排长刘铁保突然想起了连队种的土豆。爬上坡地一看乐了:当初垦荒种下的土豆已经成熟,被雨水多日暴打后吐露在了地面。谁也没有料到,危急时刻,土豆救了全连官兵。饥不择食的人们烤的、烧的、切碎煮粥的,吃的大快朵颐。直至有一天,留守土窑的张禄奎排长,冒着险情急送给养上山,才摘了连队断顿的愁帽子。
雨过天晴,高山伐木按下了“快进键”。为节省工时,午餐改为送餐到工地。绝壁难行,专选技术过硬的曲学喜班长驾车送餐。前几次还算顺利。某天中午,突然出事了。送饭汽车开到绝壁处,司机发现旧车辙里有雨水,防止上坡打滑,他方向稍往外打了一点。结果,车象脱缰的野马,一头扎向了深渊,眼见粉身碎骨。惊悚之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飞离路面的车身,被悬崖边一颗“神松”卡顿。一侧前轮悬空打转,汽车抖晃不断,真玄!绝不能让车让饭菜翻下悬崖。送饭战士急忙将悬轮用粗绳栓紧在崖石上方几颗大松树上。赶来增援的吴志伟等战士带上镐头撬棍,刨土撬车,几经周折,才将车轮挪入车辙之中,排除了险情。
拉扯大锯,说来容易其实特难。乐此不疲的整日整月整年拉,就更不是件易事了。拉一天锯,出一身臭汗,拼一天体力。年轻气盛的战士们普遍存在攀比心理。比技巧,看谁锯得好。比锯力,看谁拉得快。比锯角,看谁把握准。比眼力,看谁不夹锯。万一涩锯、夹锯、偏锯,极有可能大祸临头,生死难料。伐树时,两人对拉。先在树根坡下一侧下锯。锯至超过三分之二,感觉快要夹锯之前,迅速拔出锯子移至靠山一侧上锯快锯。在树木断裂之前,拼全力猛锯,防止巨松劈裂。听到纹路崩断声后,迅即爬起,查明树冠倒向,反方向极速后撤,跑开避让。同时大吼一声:顺山倒喽——!辽绕山间,音频回荡。远远目送二三十米高的巨松整棵徐徐下倒,“咣当”一声安全弹落坡面。那景象壮观至极,危险至极,也是玩命至极。
(伐木双人大肚锯)
战士们大多自由组合,搭档作战。唯“大力神”黄天禄班长力气大,人魁梧,脾气暴,嗓门粗,没人愿与他组合,他自个也觉得挺丢人,挺尴尬。连队只能选个块头相当,体力相当,脾气很好的朱养民指定配合。黄带着一肚子气锯树,越锯越猛,锯沫狂泻。忘却了把握好角度与力度,从而改变了树的倒向。随着“顺山倒喽——”的吼声、倒树的咣当声,夹杂着黄天禄变了调门的惊天呼喊声:连长快来!完蛋了!朱养民完蛋了!连长冲来现场扫视,惊出一身冷汗!落地半个足球场大的树冠中,朱已遭灭顶之灾,不见了踪影。围拢来的战士,有人无语,有人呼喊,有人抹泪,无人回应。黄天禄更象热锅上的蚂蚁,不停自责。楞着干什么?!还不抓紧清枝救人?!连长一声怒吼,大伙这才从惊慌中回过神来,锯枝扯杈,清理树冠,露出了粗大的原松树干。大家赶忙树下寻人,看是死是伤时,朱养民突然从树干下的凹地里冒了出来。大概是怕挨训,惊魂未定的他说:连长,动员时你说过,万一巨树砸下难以逃脱,可在倒树瞬间就地滚进洼地藏身,避免死伤。虽然说得官兵们哭笑不得,连长还是宽慰说:山神保佑,你没被砸死就好!定有后福。大伙都暗自佩服朱养民危急当头,能机智藏生逃生。
伐原松难,运原松到谷底堆料场更难。崎岖的山,无路可走。战士们抬的,拉的,扛的,滚的,一天也运不了几根大松木下山。越近山顶,距离越远,越难搬运。一次,刘施工员在山顶号了一颗约四十米高、约一点五米粗的原松王。此树遮挡了太多小松的生长,按规定必伐。老刘找来特大号锯子,四人一组锯,八人两组轮流锯。尽管苦不堪言,战士们却乐在其中,边锯边唱起了《沙家浜》里改了词的京腔:要学那,黄龙山上一青松??????。花了半天工夫,终将松王放倒。如何请松王下山,又成了最大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战士们七嘴八舌思来想去,决定在山上分成小段下运。截成了四米二的原松方料,还是难挪半步!战士吴志伟脑壳特灵,与“巨人”习杠生想了个“土”点子:用抬轿子法,小牛加上大牛,大牛拴松王。二十多根扁担,四十多人起抬,才将松王一截一截运到料场。
难运巨松王的事儿,对宝鸡入伍的战士张明才触动特别大。他入伍前系剧团的武生小演员。用现在人称呼,他当是“小白脸”“小鲜肉”,会翻空心跟头,人称“小机灵”。出蛮力,不如动脑找窍门。小机灵与陆鹤新果然在漫野大山中,找出一处快速运料的捷径。选准垂直落差大的瀑布山体断面,先将锯料运至各断面边的小平台上,再通过小平台自上而下接力向下扔料。此法既省却了一棵整树搬下山的蠢运法,又省时省力快速高效。战士们风趣称之为“接力赛瀑布扔料法”。发明此法的张明才,却差一点死于此法。这种扔料法快速,却不安全。连队规定:必须上点扔完,下点扔。下点扔时,上点停,确保安全。谁知张明才上点扔完,去下点继续扔时,上点的甘肃籍战士马占虎,突然从上点扔下了一根松料,叮哩咣当呼啸而下。小机灵抬头听到巨响,滚木已逼近头顶。武生的他迅即一个后鱼跃,腾空翻个跟斗偏过弹跳下落的松木,惊险地与死神擦肩而过。讨得惊魂未定的他狠狠将马占虎臭骂了一顿。
因为有了快速扔料法,伐木进度突飞猛进。山顶山腰松料遍地,抬料扛料慢,扔料快。费九牛二虎弄到平台的料,分分钟就扔下了山。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任星党、马新泉等战士们又想出了新点子:在山腰至山顶,斜修多条可走架子车(拖车)的小径通往扔料点。将架子车拆分成车轮、车板两部分,人工肩扛上山,组合按装后再投入快速运料。用上架子车运料,运料既快又轻松。运巨松,车胎坏的特別多,连队又成立了架子车专修组。专修组长由马新泉担任,因为修的又好又快,被战士们喻为“二木匠”。
与净山伐木苦、累、险形成对照的,还有寂寞难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是战士们身居深山面对寂寞的真实写照。方圆十几里深山之内无人无户,无小店无超市无餐馆,无单双杠无球场,无收音机(连队禁带)无电视无电话。唯一的报纸,也是每旬一次,山下送给养带上工地的旧闻。一群多愁善感、喜乐好动的男儿,在此闭塞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是极度寂寞难耐,绝对的心理煎熬。连队本来建有篮球队、手球队、羽毛球队,都因条件限制与超强度伐木而放弃了活动。为排解寂寞,有人捉来松鼠喂养,有人摘采灵芝玩,有人抱住小野羊近亲。甚至马占虎因事被张明才臭骂了一通,反而觉着解气开心。为消减寂寞和因劳累形成的紧张压力,姚明雄副连长专门组织习杠生、缪宝连、任星党、郭洪强、李德奎等队员,节假日去官庄林场与林业局球队进行篮球友谊赛。来回走了约三十里山路,被减压的队员们,仍象小鹿一样蹦跳开心轻松。
伐木工人有力量,伐木军人力更强。伐木小点子,解放了大生产力。官兵们两年伐木,全连净伐杂树杂草一万七千多亩山林,采伐七千五百多立方指标成材,一千多立方杂材,没有发生大的事故。圆满完成了师团交给连队的建营房伐木任务,受到师团好评。连长代表全连在全团年终表彰大会上做了重点发言,不少战士立功受奖。
超越时空的今天追忆当年军旅往事,唯黄龙山伐木酸甜苦辣让暮年的战友们刻骨铭心。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无惧险阻的拼博精神与斗智玩命的奉献精神铸就成的军人特质,成为了大家解甲归田后的人生“座右铭”。一群曾经为祖国奉献了靓丽青春的深山伐木军人,恰如摇曳的黄龙,演绎了催人奋进的中国“龙”精神。
谨向为撰写此文提供相关信息的李子壮、罗纪洲、马新泉、吴志伟、董建新、张明才等战友们致以谢意。
(全文完)
作者简介
谢兴泉,别名天外客,如皋西乡人,穷苦出生。搞过耕种吃过食堂榆叶瓦饼;受白眼求学无门从军至营级;退役后至警所担任所长兼指、教导员;喜爬格,闲时涂“豆腐块”见报2O余篇;与世无争,天外看客。
《西乡情韵》温馨提示
一、所投稿件必须是本人原创,并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平台编辑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可能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体裁以诗歌、散文(含随笔、杂文、书评等)、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投稿时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可含生活照一张)。
六、投稿后三日内如无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安排。
七、投稿前,请务必添加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