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远望7rdquo号上的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947285214422329&wfr=spider&for=pc

记者张弘弢陈璐通讯员刘高峰

“远望7”号是我国最新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自年7月入列以来,其先后三次远征大洋,安全航行海里,海上作业天。

今年1月4日,“远望7”号出航86天后顺利停靠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标志着该船本年度海上测控任务圆满收官。“远望7”号此次出航夺取了3次海上测控任务圆满成功,开创了执行星箭分离段和多目标跟踪测控任务的先河,刷新了出海时长最长、航次任务最多、航程最远的历史记录。

雨后的斐济苏瓦港,楼台漉漉,微风徐徐,暑热逐渐散去,空气清新得可以掐出水来。

这里是全球著名的蜜月度假胜地,一年里只有夏天,却存在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雨季的苏瓦此时仿佛一位洗净尘埃的少女,和码头上百余名挥舞国旗的当地华侨一起,迎候着即将与她们“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我国最新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7”号。

这是早已名声在外的“远望7”号入列执行海上测控任务以来,首次停靠外港。和它一样,众多随船人员也是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其中就包括江南造船的4位工人师傅,他们第一次执行随船保障重任,第一次来到南半球,第一次经历长达86天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

斐济当地华侨欢迎“远望7”号停靠

不识斐济

“当时我们已经出航将近40天,完成了第一次任务。”据铜工师傅肖劲松介绍,此次“远望7”号执行海上测控任务中途两次停靠外港,地点都选择在南平洋岛国斐济。

肖劲松在斐济

“第一次停靠之前,确实没听说还有个国家叫做斐济。”焊工师傅杨永生说,那个地方看上去感觉和中国七八十年代类似,空气很好,环境不错,基础设施不多。“基本都是石子路,中间高两边底,上面的汽车是斜着走,我们都挺佩服司机的。”钳工师傅王晓正笑道。

王晓正在斐济

这个在师傅们口中“环境不错”的斐济,其实是年轻人旅游休闲的天堂,也是全球有名的电影拍摄外景地,著名的《荒岛余生》就在这里取景拍摄。但在工人师傅们看来,斐济不过是他们长时间“摇摇晃晃”忙碌生活中,一块相对平稳的歇脚“驿站”,在这里需要赶紧解决一些在航行中办不了的事情。

“华侨非常热情,他们上船慰问,我们借此机会会向他们购买当地流量卡。”电工师傅陈景磊说,“远望7”号每一个房间都配备了卫星电话,随时可以给家人送去来自“太平洋的问候”,就是不能上网,这个时代没有网络,还是难解“南半球的孤单”。

陈景磊(右)与斐济居民

尽管“远望7”号一直被外界视作一艘堪比豪华邮轮的船舶,内装讲究,生活娱乐设施齐全,但4位师傅负责全船的设备、管系保障工作,24小时待命,需要随时准备处理任何突发情况。“我们一般都在集控室,如果忙完了,大家想着能睡就多睡一会,船上有娱乐设施,也玩不动了。”杨永生说。

杨永生在斐济

于是,两次停靠斐济就成为师傅们难得的解闷机会。他们跟华侨互动,来到土著居民的家中,适度游览当地风景,闲下来就刷刷手机,看看国内的新闻。“当地流量卡块8个G,可用一个月,停靠几天用不完,下次回来,一个月就过了。”王晓正说。

不想吃肉

海上度过一个月说起来轻松,却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辛酸。

作为我国最先进、精度要求最高的测控船,“远望7”号吨位大,配备4个减摇鳍,抗风浪能力其实很强。即便如此,来自太平洋的风也不会给船员任何“面子”。“太平洋部分海域风浪很大,有的海域风浪虽不大,但暗涌强,会导致船舶前后摆、左右摇,时间一长,人会很难受。”陈景磊说。

在经受风吹浪打的同时,也免不了高温日晒。“我们出来的时候还是秋天,然后穿越赤道立即进入夏天,天气会逐渐热起来。”肖劲松说,86天里“远望7”号会多次穿越赤道,有时候特别热,“热得人都不敢出来”,而即便待在机舱,平均温度也超过40摄氏度。

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摇晃和高温的考验,对师傅们的体能恢复带来了困扰,也对“远望7”号餐饮保障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如何让数百名船员都吃上新鲜的蔬菜就成为一个难题。

对此,“远望7”号采用多单元、小容量的方式,配备了一整套保鲜装置,并按照全新概念设计了气调保鲜库。“一般是易保存的蔬菜,比如青菜、芹菜、菠菜、鸡毛菜,供应量不多,种类也有限,基本可保存一个月。”王晓正说,如果蔬菜吃完了,那就吃些豆制品应付几天,停靠外港的时候会进行补给。“不过,最后那几天确实会有人抱怨,不想再吃肉了。”王晓正说。

当听说“远望3”号在中修改造后已经建设了专门的蔬菜无土栽培室,几位师傅都表示很期待以后再随“远望7”号出航,也能尝尝“船上种出来的蔬菜”到底是什么味道。“听别人介绍过,挺好奇也挺羡慕的,有机会真想让他们给我们打包带点。”王晓正笑道。

四人合影(左起王晓正陈景磊肖劲松杨永生)

不知“北斗”

任务来了,师傅们也顾不上吃饭了。

此次航程,该船主机供油系统自清滤器的故障问题一直让4位师傅和船方不胜其烦,前前后后处理了多次。

“从江阴出航才两三天,该装置就开始报警。”肖劲松说,最初检查发现有脏堵,就拆下来清洗,但运行了一段时间,仍有问题。

师傅们发现该装置里一个转换部件灵敏度下降,可能因为杂质卡住,导致磨损。于是,4个人用了差不多两天时间,修补打磨该转换部件,以解决问题。“可是复装后没多久,报警提示继续出现。”王晓正回忆,问题或许跟燃油长时间储存、沉淀后品质不高有关。

“供油系统相当于人体的血液系统。如果故障不能控制,可能会导致主机燃油供给不足,负荷下降,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主机停车。”陈景磊说,当时还在第一次任务执行过程中,只能采取临时措施,先保证供油系统正常运行。

“第一次停靠外港前,基本都在应对这个问题。我们4个人和船方人员不断清洗,弄好,报警,再弄。已经干得不耐烦了,也要继续干。”肖劲松说,自清滤器带有很重的柴油味,连干好几天,大家都没胃口吃饭。

师傅们的“废寝忘食”,保证了“远望7”号顺利完成“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的测控任务,并在驶向斐济的途中完成了燃料舱清洗工作。停靠斐济补给燃油后,自清滤器的故障发生率明显减少,师傅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当时根本不知道测控任务是不是‘北斗’,我们的职责就是管好自己手里的活,确保动力系统不出问题,船不出问题。”肖劲松说。

正是在“只管好手里活”的86天里,4位师傅陪伴“远望7”号奔赴星辰大海,圆满完成包括“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在内的3次海上测控任务,刷新了该船出海时间最长、航次任务最多、航程距离最远等多项记录。

“这趟很充实,是学习的航程、成功的航程、连捷的航程。今后有需要,还是愿意去。”4位师傅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cf/9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