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学习笔记之灵芝

灵芝原有六种,即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合称六芝。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云:“今俗所用紫芝,此是朽木株上所生。”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日黑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茎,味咸苦。”据以上本草所载考证,应包含有现今药用赤芝和紫芝。

15版药典灵芝: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的干燥子实体。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药用部位: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的干燥子实体。林中灵、琼珍(

产地与道地

灵芝我国普遍分布,但以长江以南为多。紫芝分布于长江以南高温多雨地带。现在多为栽培。

原形态

1.灵芝生于向阳的壳斗科和松科松属植物等根际或枯树桩上。担子果一年生,有柄,栓质。菌盖半圆形或肾形,直径10-20cm,盖肉厚1.5-2cm,盖表褐黄色或红褐色,盖边渐趋淡黄,有同心环纹,微皱或平滑,有亮漆状光泽,边缘微钝。菌肉乳白色,近管处淡褐色。菌管长达1cm,每1mm间4-5个。管口近圆形,初白色,后呈淡黄色或黄褐色。菌柄圆柱形,侧生或偏生,偶中生。长10-19cm,粗1.5-4cm,与菌盖色泽相似。皮壳部菌丝呈棒状,顶端膨大。菌丝系统三体型,生殖菌丝透明,薄壁;骨架菌丝黄褐色,厚壁,近乎实心;缠绕菌丝无色,厚壁弯曲,均分枝。孢子卵形,双层壁,顶端平截,外壁透明,内壁淡褐色,有小刺,大小(9-11)μm×(6-7)μm,担子果多在秋季成熟,华南及西南可延至冬季成熟。

孢子粉

2.紫芝生于阔叶树或松科松属的树桩上。引起木材白色腐朽。为我国特有种。菌盖木栓质,有柄,半圆形至肾形,罕近圆形,高及宽各达20厘米;柄侧生,形长;菌盖及菌柄均有黑色皮壳,有光泽,表面并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菌肉锈褐色;菌管硬,与菌肉同色;管口圆,色与菌管相似,每毫米5个;孢子褐色、卵形,内壁具显着小疣。

与前种的不同点是:紫芝的菌盖多呈紫黑色至近褐黑色;菌肉呈均匀的褐色、深褐色至栗褐色;孢子顶端脐突形,内壁突出的小刺明显,孢子较大,大小(9.5-13.8)μm×(6.9-8.5)μm。

采收加工

子实体开始释放孢子前可套袋收集孢子,待菌盖外缘不再生长,菌盖下面管孔开始向外喷射担孢子,表示已成熟,即可采收,从菌柄下端拧下整个子实体,晾干或低温烘干(温度不超过55℃)收藏,并要通风,防止霉变。灵芝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门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收集散发的孢子粉。孢子散发后,菌盖由软变硬,没有浅白色边缘,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红褐色,不再生长增厚时,即可采收成熟的灵芝。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采收后及时阴干,有条件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为12%,即为灵芝成品,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成品以身干、菌盖肥厚、菌柄粗壮、质坚硬、色红褐、具漆样光泽者为佳。3~6月产出的灵芝叫春芝。11~12月产出的灵芝叫秋芝。1~2月产出的灵芝叫冬芝,其质量最好。

类别特征

灵芝-赤芝饮片性状:外形呈伞状,菌盖(菌帽)坚硬木栓质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0~18cm,厚1~2cm。皮壳坚硬,初黄色,渐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盖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浅棕色,由无数细密管状孔洞(菌管)构成,菌管内有担子器及担孢子。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cm,直径1~3.5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有漆样光泽。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

灵芝-紫芝饮片性状:子实体形态与灵芝相似,主要区别为菌盖与菌柄的皮壳呈紫黑色或褐黑色;菌肉与菌盖下面的菌管均为锈褐色。

栽培灵芝: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cm,厚1.5~4cm。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

人工栽培的灵芝是在人工的环境下同期播种,种植的一般大小整齐度一致,形状也规则

规格等级

十大名中药丛书灵芝第页作者:谷胜东编著(现代名中医)页数:出版日期:年04月第1版SS号: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炮制用法

灵芝将原药除去杂质,快洗,略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灵芝粉将原药除去杂质,快洗,略润,切片,干燥,粉碎成细粉。

饮片性状

 灵芝本品为不规则形的切片,大小不一。表面黄褐色至红褐色或紫黑色,具光泽,有的被有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切面疏松,菌肉白色至淡棕色或锈褐色。体轻,质软。气微香,味苦、涩。灵芝粉本品为浅棕色、棕褐色至粟褐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涩。

混淆品种

灵芝

树舌灵芝

龙眼梳(蜂窝灵芝)

云芝

皱盖假芝——俗称血灵芝

竹灵芝

各家论述

1.《别录》:“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2.《新修本草》:“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3.《纲目》:“《神农经》云: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瑞应图》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葛洪《孢朴子》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石芝石象,生于海隅石山岛屿之涯。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乃山开出神药之月……时珍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揆一也。又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傅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此昔人所未言者,不可不知。”

4《本经》:"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5陶弘景:"疗痔。"6《纲目》:"疗虚劳。"7《中国药植图鉴》:"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8《灵芝》:"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

附:皂角菌(上海炮规)

性味归经:微苦,平。功效:抗癌。主治食道癌。药用部位: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皂角菌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以子实体入药。备注:仅限于生长在皂角树干上的树舌,才能用于治疗食道癌。树舌、赤色老母菌、扁木灵芝、扁芝、扁蕈、白斑腐菌植株形态:子实体无柄或近无柄,基部常狭缩成圆形,半圆形,肾形至扇形,扁平,一年生,3.5-10cm×4-17cm,厚0.5-1.3cm,无毛,有不明显的棱纹,白色至玉米黄色,有明具褐色或暗红色的污染,边缘薄,锐或稍钝,全缘或波浪状至瓣裂。菌肉白色,厚0.15-0.8cm。菌管同色,长2-5毫米。管口迷路状,与菌盖表面色相近,宽0.3-0.5毫米,管壁完整。担子棒状,具4小梗。孢子长椭圆形,光滑,无色,5-7μm×2.5-5.生于腐木上,有时生于林区楞木或枕木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gx/5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