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第一方,传承多年,只有1的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版)高清PDF免费下载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导读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痛经的第一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应用于临床依旧疗效显著。屡用屡效的诀窍是什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肖相如为我们揭示其中的奥秘!

什么是痛经?

妇女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也叫“经行腹痛”。

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盆腔炎性疾病等可出现痛经。

疼痛的发生机理是气血不通畅,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不通最重要的病因是寒邪,因为寒性收引、凝滞,寒邪侵袭人体,使经脉收缩,气血运行不通畅,则会发生疼痛。

痛经多见于血虚有寒的体质,经期抵抗能力下降,更容易感受外界的寒邪,使气血流行不畅而发生痛经。

方剂来源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痛经的第一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伤寒论论》第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二十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第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个(擘),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方剂分析

当归四逆汤即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

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以炙甘草、大枣补益中气,以通草通行血脉,合而论之,则能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以通阳气。

原本用于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厥冷证。手足厥寒而脉细欲绝,强调的是血虚的病机,因血虚寒凝,不能温养四肢,故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若痛经而伴有手足发凉的,是血虚寒凝子宫的表现,是当归四逆汤的典型适应证。

若同时伴有胃寒吐逆之类的表现,就是“内有久寒”,可以用当归四逆加吴苿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吴茱萸、生姜,以温中和胃,散寒降逆,且以清酒助药力而活血散寒。

现在剂量和服法

当归四逆汤:

当归12克,白芍12克,桂枝12克,细辛3克,通草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用水毫升,先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后小火煮取药液毫升左右,分3次于饭前1小时左右温服。每次经前服3剂。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煎服方法与上相同,吴苿萸6克,生姜3片,只是要用水毫升,用清酒毫升煎药。清酒即清沌的陈米酒。

医案

万某某,女,22岁。患者经来腹痛已有5年之久,曾服温经汤及调经诸药,收效甚微,乃请余诊治。自述平时身冷恶寒四肢疲软无力,小腹常觉不温,月经愆期,白带多而清稀;每逢经期小腹剧痛,痛时手足冰冷,口不渴,时吐清涎;小便量多。舌质淡暗、苔薄,脉沉迟细弱。证属虚寒逆经。欲以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治之。

处方:当归15克,桂枝12克,白芍(酒炒)15克,细辛6克,大枣18克,木通9克,炙甘草6克,官桂9克,台乌9克,艾叶(炒)6克,吴茱萸9克,生姜9克,加白酒一杯同煎。

嘱在经前煎服此方3剂,下月经期前再服3剂。后6剂而愈。

素体血虚,肝阳不足,阴寒侵袭,厥阴经寒,血脉凝滞,不通则痛。当归四逆汤专为厥阴伤寒而设,女子又以肝为先天,厥阴之脉绕阴器而抵少腹,凭其脉证,当属厥阴虚寒;又见口不渴,时吐清涎,则又知胃中宿寒,故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而散补而通,果中。

痛经治疗的其他方法

(1)艾灸

关元、三阴交。

关元:脐下三寸(四指)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用艾条灸关元、三阴交各15分钟,可有效的缓解痛经。

(2)针刺穴位

经行不畅,少腹疼痛者,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取穴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

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者,以任、督脉、足少阴和足阳明经穴为主,取穴三阴交、关元、足三里。

另附两个常用经验穴:

①平衡针灸的痛经穴

部位:在胸骨体中段,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支及第四肋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

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肋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针体进入一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②董氏奇穴的妇科穴

部位:位于大指第一节尺侧,计两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五分针,针深两分,一用两针。

(3)生姜红糖水:经前3天开始喝生姜红糖水,水温高一点,也有缓解痛经的作用。

(4)注意保暖,不要接触凉水,不要吃生冷食物,避免疲劳、紧张等,可减轻痛经症状。

注: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作者简介

肖相如,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位肾病学博士,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学术带头人,获“白求恩式的好医生”称号和“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父亲肖立渭(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名老中医)学医,又跟随肾病学大师时振声教授、全国伤寒大家李培生教授和梅国强教授。出版《肖相如论治肾病》、《肖相如论伤寒》、《肾虚吗》、《养生肾为本》等专著10余部。

来源:“天医堂”                                                                      .

更多内容尽在文章排行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jb/11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