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粉青釉纸槌瓶
尺寸 高23.4cm
成交价 RMB 38,,
佳士得香港
著录:长谷部楽尔编,《世界陶磁全集-12:宋》,东京,年,图版号,日本経済新闻社,《益田钝翁展》,东京,年,图录图版34号,白崎秀雄,〈钝翁搜集品由来记〉,《芸术新潮》,东京,年5月号,页59
说明,瓶盘口,长颈渐宽,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粉青釉,釉汁厚润如脂,幽微素净。
来源,德岛藩蜂须贺家族珍藏;小室信夫(-)珍藏;富永冬树珍藏(其妹夫为益田孝);益田孝男爵(-)(别号钝翁)珍藏;伦敦苏富比,年11月8日,拍品54号
本拍品弥足珍贵,充份体现了宋代幽微素雅的审美意趣。八百多年来,此类极品龙泉青瓷在中日两地均被奉为圭臬,常被视为传家或镇寺之宝代代相传,而这一现象在日本尤为普遍。此瓶的釉料肥腴失透、温润如玉,荟萃了龙泉青釉最为人称许的特质。此外,其天青釉清淡柔和,在藏家看来固妙至毫巅,但陶工却视之为畏途。色泽、质感佳妙如斯者,其原料、配制、上釉和窑烧皆须拿揑得恰到好处,故上乘之作寥寥无几。这种釉料美不胜收,在日本通称为「砧青磁」,泛指与本拍品相近的极品青釉纸槌瓶,此类器物于南宋(公元至年)和元代(公元至年)输入日本,藏家业已将之与这抹妙不可言的釉色划上了等号。更有人指出,本品正是用「砧青磁」统称该类名瓷之缘起。
这一造型因形似纸槌而得名,但其直筒腹、长直颈和盘口样式,其实是以玻璃瓶或樽的方式,自伊斯兰地区西部(或为伊朗)传入中国。年发现的公元十世纪印坦沉船货物中,也有玻璃近似例的碎片,就此请参阅M.Flecker所撰《TheArchaeologicalExcavationofthe10thCenturyIntanShipwreck》(牛津:)。沉船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海离岸,船上有大批十世纪中国陶瓷,以及少量伊斯兰玻璃和其他材质的器物。艾尔萨巴珍藏(Al-SabahCollection)一例形制相同的公元九至十世纪伊朗地区吹制玻璃瓶,其颈若筒状(图一),图见S.Carboni所撰《GlassfromIslamicLands–TheAl-SabahCollection,KuwaitNationalMuseum》编号25a(伦敦:);藏品中尚有两件年代略晚的十至十一世纪伊朗地区近似例,其器颈略敛,图见前述著作编号35及55。年,一个断代为公元年的辽代古墓亦曾出土近似的伊斯兰玻璃瓶,图见《辽陈国公主墓》图14-2(北京:)。此瓶器腹向足部渐敛,颈上则向口沿略收。观乎瓶颈的形状,加上伊斯兰玻璃确是在唐至五代期间传入中原,所以中国的陶瓷版本很可能脱胎于九至十世纪较早期的伊斯兰玻璃器。
龙泉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
尺寸 高31.5cm
成交价 RMB 12,,
北京保利
说明 备注:1.日本关西重要茶道家族收藏。2.传为LordMatsudairaFumai松平治乡(-)旧藏,为日本出云县松江藩的大名,亦是日本历史上著名茶道大师,按茶斋号称为“不昧斋”。3.传于江户时代(-)购自日本古董商“伏见屋”
本品瓶盘口,长颈,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梅子青釉,胎骨稍厚,颈部两侧置摩羯耳。足沿呈赭色。此器形制因似造纸打浆所用槌具,亦称纸槌瓶,为宋代极为高级之瓶形一类,而于瓶颈两侧附贴双耳,则为南宋龙泉窑所特有,普见凤耳及鱼耳两种,摩羯耳较少。除了清宫旧藏数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睐。东京根津美术馆年举办《南宋の青磁》展览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龙泉凤耳或鱼耳瓶,见展览图录17-25号。其中一件藏于京都阳明文库,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例子与此器甚为相似,高度亦同,惟釉表片纹较为明显,见图版17号。
此瓶为日本著名茶道家族旧藏,体型硕大,高达31.5公分,通体施梅子青釉,其塑摩羯耳造型于同类中极为罕有,品相完好。其耳部以摩羯装饰,其摩羯原又称为鱼龙。摩羯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龙首鱼身,亦为印度神话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可创造一切,也可融化万物。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有吉祥、辟邪之寓;由此可见,印度的摩羯与中国的龙、凤、麒麟一样均属凭想象集中数种动物为一体的纹饰。这种纹饰大约出现于公元三世纪中叶,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洛阳迦蓝记》记载有如来作摩羯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故以摩羯为饰表达了人们希望借此得到佛祖的恩惠和保护。南宋时期,龙泉窑的制瓷匠师创烧出精美绝伦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瓷器,而被南宋政府白癜风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