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女医明妃传》,大家看了嘛?
除了这是一部古版《杜拉拉升职记》之外。
剧中的中药、药方,都让人大开眼界,
据说这些中医知识都颇有来历。
什么指甲蚯蚓都能入药也就算了,
看看那一味味中药,光看名儿也不知道是啥啊?
比如说:
(是个……啥?
其实就是……鲍鱼壳!
“
石决明是鳆鱼甲也,附石,状如蛤,惟一片无对,七孔者良。”——《唐本草》据说,这玩意能平肝清热,明目去翳。
对什么高血压、白内障……都有好处。
又是个……啥?
其实就是……锅底灰。
“此乃灶额及烟炉中墨烟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本草纲目》(天一阁藏清光緒十一年合肥張氏味古齋刻本《本草纲目》)
这东西就更给力,止血、消积,清毒散火。
外敷能治口舌生疮、外伤流血;内服能治吃多了不消化……
简直是加量不加价,便宜又好用。
咱们老祖宗给中药起名那是相当有一套,
一般没点经验还真看不太懂。
尤其是不能望文生义,举几个小例子,也顺便让大家都长长见识!
“子”≠子一般来说,“子”大多指的是种子类的药材。
比如“白芥子”、“牵牛子”、“亚麻子”之类的。
但是也有例外:
没食子,其实是没食子蜂寄生在树上的虫瘿
主治:久泻久痢、盗汗、咳嗽、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
“草”≠草冬虫夏草……这个很多人都非常熟悉。
简单来说就是冬天死去的虫子,待到夏天在虫子中长出的草。
就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长的一种奇特的东西!
可是男女老少都适用的滋补品哟~
“砂”≠砂最可怕的是这个。
(,好听吧?
((,文艺吧?
但其实它们都是——
(昵称:粑粑)
夜明砂是蝙蝠的,望月砂是野兔的。
当然,也有不是的“砂”……
砂仁,就是姜科植物的果实或者种子
小编温馨提示:以后看中医别太仔细看药方……
“丁香”≠丁香你以为不是“砂”就安全了吗?
看看这个!
()
脑海中是不是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打住!为了各位看官的眼睛和胃口小编就不放图了,
但是……
白丁香,那是麻雀的!
当然中药界里,也有不少奇怪的中药名。比如:
()
霸气侧漏有没有?
不明觉厉有没有?
但其实它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全草长这样:
主治……痛经难产以及……缺少乳汁。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本草纲目》(天一阁藏清乾隆四十九年書業堂刻本《本草纲目》)
(()
病人:“大夫你看啥药能治我的病?”
大夫:“没药。”
……
好了不开玩笑。
“没药”,其实是阿拉伯语murr或波斯语mor的汉译音译。
它是一种干燥的树脂,古代西方最重视的香料和药膏,
宋代经阿拉伯人传入我国。
这种药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喝酒调和还能止痛。
传说耶稣被钉十字架时,
就有“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他却不受”的记载。
古代埃及人在庙中燃烧没药,并用以裹尸;
犹太人也用没药来膏抹尸体。
另外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儿还有:
看着这些名,你能搞懂起名的人是怎么想的么?
反正小编是搞不懂。
更烧脑的还有呢,这么稀奇古怪的名,
愣是有人全记住了,还编成诗句文章来玩儿!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冯梦龙的《桂枝儿》
诗词小曲也就算了,还可以拿来写情书!
▲天一阁藏清代褚人获编刻本《坚瓠集》
这本书里面就载有两封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
亦通篇皆用药名。
这是老婆写给老公的: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这是老公回给老婆的:
“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相赠也。”
对此小编只能说:古人好情调!
扯了这么多,其实只是为了表达对中医的景仰。
它在华夏大地上了发展几千年,挽救了无数生命。
尤其是《本草纲目》一书,简直就是中医界的哆啦A梦!
(天一阁藏日本刻本《本草纲目》)
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
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
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如今,由于西方思维研究方式的渗透,
中医,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虽然我们也许连药名都看不懂,
但至少可以多给中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