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家长同看一本书”心得体会
四1班邹雪家长
从小就听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等。这些都是人人能明白的道理。曾经老师也是这样教导我们,读书不一定能成功,却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唯一捷径。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能使人变得聪明智慧,有助于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掌握的信息量越大,未来幸福人生路也就会多一份机会。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好朋友,下面就是我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心得。
本次一起阅读的书名叫《细菌世界历险记》,是由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学趣谈三个部分构成。科学童话的主人公是个名为“菌儿”的细菌,它为读者娓娓讲述了其菌类家族不同族群的形态特征、衣食住行、生活习性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不仅让孩子认识了细菌,更让孩子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科学小品和科学趣谈部分选取了数篇精彩短文,虽然每篇不过数千字,却能带人领略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这些短文虽以细菌学为主,通过文中旁征博引,涉及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对孩子认识科学,认识微观世界有非常大的帮助,也是孩子感兴趣且好奇的。
以前一起阅读都是各取所好,然后她又像讲故事一样,把书中内容讲给我听,只要她好奇感兴趣,就非常乐意。通过本次共同阅读一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发现孩子阅读速度比我快,发现好的词句,会自觉用笔做出标记,不懂的会主动与我沟通讨论。时不时还会感叹,细菌好小,细菌家族好大等等。看得出孩子很感兴趣,也很投入,甚至忘记时间。我也从中学习了知识,也仔细认真阅读,文字生动有趣,词句严谨细腻,选材科学易懂。全文都是在孩子所能接受理解的范围内,而且是跨领域学习了新知识。同样我也很惊喜,孩子在阅读能力方面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为父母,我由衷感到高兴。
在平时生活中,一直有意无意引导孩子,多阅读课外书。课本知识只是基础,也是必经之路,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的阅读其他书籍,又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好的解决难题,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广泛知识,遇事就能更快更准的做出判断。所有不懂的知识,都可以从书中轻易得来,只要人勤快,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坚持一点点,每一次小进步,都是大收获。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发现书中的智慧,并且在无形之中将其吸收,化作自己的智慧。这便是阅读习惯的好处,能增长智慧,使无知的人变得聪明;能锻炼心胸,培养自信心;能陶冶性情,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给予人生的启迪。以书相伴,人生就会大有不同,博览群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素养高尚,能集众家之所长于其身。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受用终生,像是在心灵深处装了部发动机,一辈子不寂寞,就能活到老学到老。(指导老师:张小芳)
读《十万个为什么》读书心得
四(2)何冠均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看这本书。这是一本与科学有关的书。并与我们生活中的数学也有联系,但是十分好奇,想把这本书看完,可惜由于时间短暂,我只读完了一部分。
在这一本书中,让我感到有意思的内容《蜂窝为什么都是六角形的》开始我读完题目,想蜂窝也有圆的啊为啥都是六边形的?我拿着问题就认真的读了起来。边读边想,让我联想到现实中的真实的蜜蜂窝了。从正面看上去或者侧面看上去却是整齐的,但是六角形的蜂窝确实也有一定的科学性,而有法国的科学家“乌拉尔奇”,在18世纪初他测量了他告诉我们一个规律,那就是蜂窝,每个菱形的钝角度是°28(读作度28分)但有什么奥秘吗?由于计算得出,结果竟与蜂窝的角度完全相同,也存在稳定性,而与我们猜想的圆形有太大的差别从这次读书中让我感受到了虽然是一件和平常的事物。并非是不合理的的。万物的确有他们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而人类在蜂窝的构造上得到了不少的启示如:在制飞机的材料上应用到它这样可以节约材料减轻飞机重量又确保飞机结实和隔热、隔音。同样蜂窝的原理在建筑上也有广泛性啊!神奇的窝凝结大自然无穷的智慧,让我不禁想到了许多,更让我感到智慧的伟大。我们应该多留心一点万物的规律,就会探索到更多的丰富的知识、道理。只有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导老师:张闯)
与父母共读一本书心得体会
四3班邓无双
人生有很多感觉快乐的事情,而陪孩子读书也算其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能丰富人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我却认为书中自有乐趣在,特别是陪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
女儿很小就喜欢读书,家中书柜上满满的都是她的书籍。只要她喜欢的书,我就毫不犹豫的给她买来,可是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她读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对所读过的书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不能对书中的内容有很好的领悟。我也常常以工作繁忙和家务劳碌为借口,很少读书或不读书,只是在业余时间和心情好的时间陪女儿读书、看报,没有持之以恒,说起来非常惭愧。女儿上四年级后,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我开始忙中抽空,每天固定了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使之成为习惯,真正做到亲子共读。我们利用午饭后,每天30分钟至40分钟的阅读时间,双休日每天早晚共同阅读一小时左右,就这样经常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讲出来,然后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发表看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的世界,充满着纯真,洋溢着快乐。我们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做到真正地零距离接触。作为家长,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也回味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同时也能体会孩子们的酸甜苦辣。帮孩子解除莫名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全面关心、培养孩子,从而解决了片面的一半教育和单打一培养的倾向,为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和积蓄发展的后劲奠定了基础。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也使她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前两天,我和孩子共同读了一本书,叫做《我会听课我怕谁》,这本书作者是乐多多,里面的主要人物有胡小闹、长安、大筒、小樱桃等。胡小闹将一个错误的听课秘诀教给同学,结果被老师发现叫来了家长,昔日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如今反目成仇。胡小闹发誓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听课技巧,在班长小樱桃的帮助下,不仅找到了听课技巧让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还帮助了差生长安、大筒,让他们成绩也更上一层楼,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孩子读了这篇文章,也总结了一下听课技巧,分别是:1.课前预习,要读、写、画、记,听课时候,要把重点知识给予记录;2.认真听课,在上课时尽量看着老师,不要被其它一些东西给影响了,上课不论是什么人发言,我们都要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做课堂笔记,课堂需要记录重点内容、老师列出的提纲等;4.认真完成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不能马虎,遇到不会的题目,自己多读几遍,这样的题目就会了;5.保持桌面整洁,在上课时,左面只能放课堂要用的东西。这就是孩子通过读书总结出来的听课技巧。孩子做到了:读中学、学中读。同时,深刻领悟到,看书能让你的内心更加充实,可以使人忘掉烦恼。俗话说得好: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人不通古今,就如马牛穿着人的衣服一样。
作为家长的我,能有这些领悟,还要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的用心良苦,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你们不止给予了孩子们关爱,更为我们家长增长教育孩子知识搭建了平台,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沉醉于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指导老师邱德美)
与父母共读一本书心得体会
四4班黄俊智家长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由于工作原因,平时对孩子关心的很少,但是自从老师发出亲子共读倡议以来,我发觉我也能挤出时间和儿子一起读书,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以下是我对亲子共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地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等。
二、不易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去管它。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四,和孩子一起扮演故事角色
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可能会如何发展,它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天生就非常好奇也充满着各式的幻想,书本就是满足这些欲望的,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我们做爸爸、妈妈的就和孩子一起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
让我欣慰的是儿子寒假期间我给他买了《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唐诗故事》等书,每天在他睡觉前读上两个故事,天长日久,他能脱口而出地运用几则成语,还带他去图书馆,让他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拓宽视野。这对孩子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很有好处。我们会坚持和孩子共同进步。(指导老师邱德美)
读《西游记》后感
四年级5班杨帆
这个学期,我读了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书里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他机智勇敢,不惧权威,敢和三世界之主------玉皇大帝斗争!
猪八戒可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气度。他好吃,好睡,好占小便宜,爱偷懒,心里经常惦记着自己的高老庄。虽然如此,但在师傅唐僧遇到危险时,他会奋不顾身、出生入死地去营救师傅。
沙僧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忠心耿耿。一路上,沙僧挑着重重的行李,在危险时刻从不退缩,他为唐僧取得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的师傅唐僧,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那样的本领,但是他心地善良,目标坚定,意志力强。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总之,他们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惊险故事令我大开眼界!《西游记》这本书我读了一遍之后还想再读一遍!(指导老师:唐国辉)
《小飞侠逼得潘》读后感
四年级6班梁梦莹
《小飞侠彼得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好而神奇的故事。一天晚上,彼得潘来到小姑娘温迪家你,教会了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在空中飞行,并把他们带到了永无岛上。之后发生了很多惊险的事情。他们先后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盗、美人鱼等。一次又一次的惊险让整个故事情节显得曲折生动。
最开始,我们看到彼得潘是个粗心的人。他第一次去温迪家时,居然把自己的影子忘在了温迪家。一天晚上,他准备来取走他的影子。在他费尽力气从抽屉里找到影子后,他又把仙女丁可儿关在了抽屉里。更让人意外的是,彼得潘和他的影子竟然没有连接在一起,这可真是个大问题。后来还是温迪拿来针线,帮他把影子缝在了他的身上。看到这里,我真是忍不住捧腹大笑,多粗心的彼得潘呀!
彼得潘并非只有粗心这个特点,他还很聪明机智呢!海盗船长詹姆斯是个作恶多端的坏蛋,因为彼得潘砍掉了他的右胳膊,所以他用一个铁钩来杀人。因为海盗船长的不断挑衅,战争在不断地爆发着,海里没有宁静之日。但是尽管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彼得潘却总是能大显身手,化险为夷,想出巧计搭救出伙伴们。故事的最后,彼得潘伸张正义,杀死了海盗船长,永无岛上恢复了宁静。
看了这本书,我真希望今后也能遇到彼得潘,和他一起,飞到永无岛去探险。(指导老师:唐国辉)
读《外国名人传》后心得体会
四年级(8)班李子默
最近我读过《外国名人传》,我为书中三位名人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但他们坚强、永不轻言放弃精神更让我敬佩万分。
这本传记里主要叙述了三位名人的伟大事迹,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着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年幼时的生活就非常困苦。青年时,好不容易有了一次珍贵的爱情,然而,却因为他的耳聋与这来之不易的爱情擦肩而过。此时的他,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他没有就此一萎不振,而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音乐创作中,诞生了不朽的名曲,被世人所钦佩。
贝多芬用苦痛写作乐曲用性命对抗音乐,为后世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粮食;米罗开朗其罗用一辈子的心血和精力创编了永不磨灭的作品;托尔斯泰则在他的小说中描画了万千性命的藐小和伟大。面对人生的劫难、种种的不幸和世上的哀苦,他们从来没有一丝的惊慌害怕与颤动。他们伟大的精神告诉了我们:困境成就真英雄!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的确如此,挫折如同苦难,可能是我们奋进的号角,也可能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人生的长河对于弱者将会干涸,但,对于强者会奔流不息。即使路之迢,山之高,也要披荆斩棘奔赴理想,永不轻言放弃。
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不免会遇到一些的不如意,它们会使我们变得灰心丧气,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斗志。这时,你一定要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与贝多芬相比,我们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重新昂起头颅,再次重拾希望,开始一次全新的旅程呢?
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未来有多么的艰辛,只要拥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坚韧不拔的意志,那么成功的曙光不会离我们太远。(指导老师:韦钻珍)
读《詹天佑》后心得体会
四年级(8)班黄峻熙
周末我读了《詹天佑》一文,主要写了在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国工程人员独立修筑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在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并提前完成。
在勘测过程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文中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片段充分表达了,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之心。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在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有毅力,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事难得到我们呢!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事事为国家,为集体着想,身边会有多少活雷锋的出现,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有着精密的要求,还会为粗心而犯错误吗?
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有耐磨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不屈不饶、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指导老师:韦钻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