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古语有云:“刑赏为治国之二柄。”面对朝廷内部的官员,统治者合理的利用奖赏与刑罚,更有利于控制朝中的官僚。
辽朝时期,皇帝为了加强君臣关系,维护自身统治,经常将各式各样的奖赏赠予朝廷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契丹人以武立国,辽朝皇帝对官员的物质赏赐,大部分均是向中原王朝习得。此外,辽朝统治者在向官员进行封赏时,除了能够体现出中原文化的影子以外,同时还展现出契丹人独有的民族风貌。
一、赏赐名目
辽朝皇帝的物质赏赐名目众多,具体而言可被分为功赏、礼赏、优抚赏、升迁赏、朝贡赏五大类。
1、功赏
在辽朝,统治者对官员的物质赏赐当中,功赏的次数是最多的。
原因很好理解,契丹人以武立国,在耶律阿保机征战天下的过程中,为辽朝的建立而立下功劳的臣子有很多。天下平定、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必然要对功臣进行奖赏。
不光是事后奖赏,辽朝统治者为了激励将领、士兵英勇作战,还曾多次在战前许诺,达到何种成绩便可得到奖赏。
例如在辽朝对宋作战时,当时的统治者耶律休哥就曾向辽军许诺,生擒、击杀宋朝的士兵、将领,均可得到不同的奖赏。
功赏的范围虽然主要为武将、士兵,但辽朝统一后,朝廷内部的文官同样有机会得到统治者的奖赏。
据《辽史》记载:“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上怜其清贫,令恣取内府物,俭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见奖重”。
2、礼赏
在古代,礼赏通常都是固定传承下来的,具体可被分为吉礼、嘉礼、凶礼三种,其中吉礼又被分为祭祀、新皇登基、皇帝诞辰三种。
祭祀时,现场朝官根据自身的礼节不同,可以获得不同数量的奖赏。新皇登基,皇帝过生日,朝廷官员同样可以获得封赏以示庆贺。
嘉礼的主要内容为皇室册封、公主下降、皇后生日等重要节日的礼品赏赐。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嘉礼内容的不同,赏赐的物品、对象也要有所区别。
例如:皇帝纳后、公主下嫁,相关人士可获得的礼品等级是不一样的。
凶礼主要被分为两大类,一是皇帝驾崩,二是皇戚离世。同嘉礼一样,两者的规格、礼品内容均有所不同。
先皇驾崩,新皇即位时“率群臣、命妇诣山陵,行初奠之礼。升御容殿,受遗赐。”皇亲国戚离世则是“敕葬具,礼营葬事,给班剑、箫、鼓吹、赐东园秘器,凡賵赙加等”。
3、优抚赏
在中国古代社会时期,优抚赏是比较特殊的一种赏赐,它存在于辽朝与金朝南北对峙的历史时期,其主要目的是安抚由宋入辽的军事将领。
同样,宋朝内部也存在优抚赏,其主要赏赐对象则是辽朝、五代十国时期的旧贵族。
此外,除了优抚那些异族以外,境内贫民、阵亡士兵家属,同样有机会获得这样一笔封赏。
太宗时期,一名将校率领军队救援后唐节度使时被敌军全歼,辽太宗得知此事后“甚悔之,厚赐战殁将校之家”。
大安三年,辽朝内部贫民数量急剧增多,皇帝闻知此事后“赐中京贫民帛,及免诸路贡输之半。”不光给予这些贫民赏赐,还要求当地的官员帮助他们寻得一份差事。可以说,辽朝时期的优抚赏,算是中国古代赏赐名目中的一大进步。
4、升迁赏
在中国古代,各个封建王朝的官员得以升迁,通常都会得到来自皇帝的赏赐,即便是辽朝也不例外。
例如,耶律安抟曾将对衣、鞍马赏赐给升迁为枢密使的朝臣萧护思,耶律德光进入汴梁时更是大赏百官,许多官员都得以获得升迁。
5、朝贡赏
辽宋对峙时期,南方的宋朝虽然不搞朝贡,但北方的辽朝却非常热衷于朝贡贸易。在史料中有记载,高丽国王、使臣;新罗国王、使臣皆有不同的礼品,根据亲近程度的不同,朝贡赏的等级也有所不同。
辽宋对峙时期宋朝向辽朝称臣,宋虽然不对外搞朝贡贸易,但每年宋朝都会向辽朝上贡。
据《辽史》记载:“各赐卿对衣、金带、匹段、弓箭、鞍马等,想宜知悉,使副平身立”,“辞虏主于武功殿,遗汉使及从人鞍马、衣物、彩段、弓矢有差”。
从上述文字中就能够看得出来,向辽朝称臣的虽然有北宋、高丽、新罗,但其中北宋的地位最高,朝贡贸易中最受辽朝重视的也是宋朝。在一定程度中,这也体现出地处中原的宋朝备受契丹人的重视。
二、赏赐内容
上面介绍了辽朝时期统治者的赏赐名目,肯定有很多人会感到好奇,辽朝统治者向下赏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金银珠宝?还是古玩字画?辽朝统治者的赏赐内容,与中原王朝的赏赐内容是否又有区别呢?
1、钱物赏赐
辽朝时期,钱物赏赐是统治者向下赏赐的主体,其中包括黄金、白银、绢帛以及金属类手工制品等等。史料记载:“近侍乌古者进石错,赐白金二百五十两”,“以掌鹿矧思代斡里为闸撒狘,赐金带、金盏、银二百两。”
由此可见,在辽朝时期向有功之人赏赐金银、金银器具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情,钱物赏赐也是赏赐中的主要内容。但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辽朝统治者的赏赐内容同时还包括牲畜赏赐。
2、牲畜赏赐
作为自草原上发展壮大的游牧民族,契丹人世世代代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并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非常完备的畜牧管理体制。
正因如此,国内畜牧业的高度发达,让辽朝统治者可以将牲畜当作是赏赐百官的工具。
据史料记载,辽朝统治者偏好向官员赏赐马匹,“括富人马,不加多,赐大、小鹘军万余匹。”在辽朝,被皇帝赏赐马匹的通常都是作战有功的将领,马匹在契丹人眼中是作战用的工具,而不是用来屠宰的食物。
在辽朝,用于屠宰食用的牲畜主要为牛、羊,辽朝统治者向官员赏赐牛羊,其实就相当于是钱物赏赐,只不过得到牛羊的官员需要转手将其出售。
由此可见,获得马匹的赏赐通常被视作一种荣耀的象征,获得牛羊赏赐对于官员来说则是实际的金钱收入。
3、人口赏赐
在辽朝内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地位差距,社会地位贫贱的人,甚至会被上层社会人士看作是可用于交易的物品。
在辽朝,俘虏、罪人、宫户不具备人权,他们可以在社会上被流转交易,也常常被当作物品赏赐给官员。
史料记载天显三年突吕不“遣人献讨乌古俘。癸未,诏赐群臣。”这些乌古的俘虏被赏赐给群臣,自此成为私人奴隶以供官员日常使用。
在辽朝的百余年历史当中,这些被用于交易的奴隶人口,对辽朝的社会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赏赐特征
辽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辽朝是少数民族王朝,因此辽朝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均有契丹人独特的民族特征,在赏赐方面同样体现出契丹人的民族特色。
例如,从功绩赏赐中就能够看得出来,作为以武立国的封建王朝,契丹人通过立下军功,获得赏赐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在功赏中,绝大多数获得赏赐的人员均为军官将领,仅有极小部分文官得到功绩赏赐。
此外,通过赏赐的具体内容,可以判断出辽朝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在辽太祖、太宗时期,统治者向下赏赐内容均以牲畜为主,其原因在于此时的辽朝刚刚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足,统治者无力承担金银器具赏赐。
然而,自太宗末期,辽朝统治者的赏赐内容开始走向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牲畜赏赐以外,金银、绢帛、人口赏赐的占比逐渐变高。
这意味着辽朝经济自此开始获得发展,尤其是部分从中原地区掠夺的居民,在辽朝当地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帮助辽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最后,从赏赐趋势上来看,辽朝物质赏赐在辽圣宗时期达到最高峰,并从此开始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太祖、太宗以及圣宗时期,辽朝此时刚刚处于建立发展期,朝政内部的俸禄制度尚不完善,统治者需要通过赏赐来弥补俸禄的不足。
自辽圣宗以后,伴随着澶渊之盟制度的确立,辽朝每年都能从宋朝获得固定的岁币,朝政内部的俸禄制度也已经建立完善,皇帝自然会减少赏赐的频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的物质赏赐可以在国家建立初期时稳固国家政权、可以在国家统治稳定时拉近君臣关系、可以在面对战争时推动战役胜利。
可以说,统治者付出一点小小的代价,就可以获得诸多好处,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均非常重视赏赐的一个原因。
参考资料
《辽史》
《焚椒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