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寒假作业:《资治通鉴》《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论述题和游记两篇
出题者
邹红卫
一、论述题
(一)
项羽乃真英雄,故诗人李清照赞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然而,项羽的一生又是悲剧性的,故诗人易实甫叹曰:“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咸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两首诗廖廖数句,道尽了项羽一生之成败:24岁时,随叔父项梁举义旗起兵反秦;27岁时,打平天下,自号霸王,分封天下侯王;30岁时,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可叹项羽一生大成大败,其成也速,其败也速。
寒假中,学生精读《资治通鉴》秦末至汉初的相关章节,以及《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文言文版),完成如下四个论述题:
(二)
1、其成也速:项羽不仅是一位力能举鼎、气盖群英的武功高手,更是一位兼具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英雄豪杰。请阐述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是如何在数年之内铲除暴秦,荡平群雄,称霸天下的?
2、其败也速:然而,项羽分封天下,定都彭城才刚刚一年,内战爆发。短短四年之间,与刘邦逐鹿中原失败,自刎于乌江,天下易手。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酷烈之祸,起于忽微;失败之果,必种因于成功之时。请阐述项羽是如何在全盛之时,不经意间种下了未来失败之因的?请一一阐述。
3、人们常以为,项羽失去天下是因为他没有听取范增之建议,果断地在《鸿门宴》上斩杀刘邦。请试阐述:《鸿门宴》上,项羽如果斩杀了刘邦,他的天下还会大乱吗?
4、如果斩杀刘邦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内战爆发和天下大乱,那么你认为天下之治乱所系于何?
二、孝亲习劳
“俭以养德”。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曾国藩又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三、写游记两篇
1、以文言文写作,2、本地名胜古迹,3、体裁不限。——年12月撰写于利见斋
红卫案:
年12月,经馆寒假作业是阅读《资治通鉴》、《史记》后,完成四个论述题,另辅之以孝亲、习劳,以及写两篇游记。
开学后检查,我发现徐隋义和段虹竹是同学们中完成作业最认真的,而且他们的论述题和游记都是以文言文写的。
回想他们刚入学书院时,虹竹必须借助字典才能写出句子,而隋义也是写作能力极差!花半小时也只能勉强憋出六七句话来。那时候,他们皆因不会写文章而苦恼。但短短三四年间,他们却可用文言文写作了,且洋洋洒洒数千言,进步可谓大矣!
——年12月14日于利见斋
徐隋义、段虹竹学年寒假作业:论述题答题和游记两篇
一徐隋义答题:
项羽乃真英雄,故诗人李清照赞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然而,项羽的一生又是悲剧性的,故诗人易实甫叹曰:“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咸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两首诗廖廖数句,道尽了项羽一生之成败:24岁时,随叔父项梁举义旗起兵反秦;27岁时,打平天下,自号霸王,分封天下侯王;30岁时,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可叹项羽一生大成大败,其成也速,其败也速。
寒假中,学生精读《资治通鉴》秦末至汉初的相关章节,以及《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文言文版),完成如下四个论述题:
1、其成也速:项羽不仅是一位力能举鼎、气盖群英的武功高手,更是一位兼具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英雄豪杰。请阐述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是如何在数年之内铲除暴秦,荡平群雄,称霸天下的?
2、其败也速:然而,项羽分封天下,定都彭城才刚刚一年,内战爆发。短短四年之间,与刘邦逐鹿中原失败,自刎于乌江,天下易手。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酷烈之祸,起于忽微;失败之果,必种因于成功之时。请阐述项羽是如何在全盛之时,不经意间种下了未来失败之因的?请一一阐述。
3、人们常以为,项羽失去天下是因为他没有听取范增之建议,果断地在《鸿门宴》上斩杀刘邦。请试阐述:《鸿门宴》上,项羽如果斩杀了刘邦,他的天下还会大乱吗?
4、如果斩杀刘邦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内战爆发和天下大乱,那么你认为天下之治乱所系于何?
1、其成也速:项羽不仅是一位力能举鼎、气盖群英的武功高手,更是一位兼具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英雄豪杰。请阐述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是如何在数年之内铲除暴秦,荡平群雄,称霸天下的?
答:一则天纵其才也。太史公述之曰:“力能举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项氏之居吴中也,乃为避仇也。非旧居,是客异乡也。未几而吴中之子弟畏之。足见其才情气势,洵为非常人也。
项羽二十四岁,初起事,馘府内百余人。此非常人所能为也!
然则项羽亦不好学焉,“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虽然,项羽之一生,攻城战野,少有败。由此亦可知,项羽之殊才,皆天授焉。
二则形势然也。项羽固异才,然天下逐鹿之英雄又岂是常人乎?然则项羽何以先得之。吾以为:项羽之成,势成之也!
昔唐·张弘靖教人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的两石力弓,不如识的一丁字。”试使秦天下大治,则羽徒以悍夫之勇,匹夫之谋,能有何为!古今才人无数,有能不得展者,而所以不得意者何?时与不时也!有说如李白。
生逢乱世,家世将门,身负异才,此一势也。
项梁之居吴中,其用心深切久矣,“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及陈胜起事,郡守与谋天下,项梁反杀之,此所谓先发制人也,所求乃为自掌大权,不欲受制于人。而后杀秦嘉,逐景驹,合义军,假立怀王。势力渐成,羽翼即丰,皆梁老谋深算,苦心积聚。若项羽,此诸事能举一二乎?故项羽承梁所遗之利,此势二。
陈婴之从项梁也。因自疑,恐不能立,遂不敢自主。辞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此无所凭借之草莽所以蜂附项氏之代表也!赖先人之余荫。此是羽所乘之势三。
始皇帝执长策以制天下,贾谊所谓“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始皇即殁,陈胜等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于是山东豪俊遂并起欲亡秦族矣。虽然,诸侯之军国新立,始皇之布画犹存,天下之精兵强将、钩戟长铩尽存于关中之地,而所谓诸侯者,无异于乌合草莽,何足算也。故秦军一至,摧枯拉朽,若逐凫鹜,其势莫能当,天下大有复归于秦之势,诸侯为之恐惧。惟项梁,独战秦军,救东阿,比之于定陶,于是天下侧目,以为依靠。及梁没,秦攻赵,围巨鹿。“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与战。可见诸侯之畏秦如虎也。即畏且恨,欲灭无由。当此之时,宋义将数万楚军,至巨鹿,止不救。项羽于是杀宋义,救巨鹿,败强秦。天下灭秦之望遂加羽一身。项羽因是得以将诸侯军,西入关,以势迫人,霸有天下!此第四势!
故愚意以为,项羽凭己之异才,乘此四势,得天下何难!
2、其败也速:然而,项羽分封天下,定都彭城才刚刚一年,内战爆发。短短四年之间,与刘邦逐鹿中原失败,自刎于乌江,天下易手。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酷烈之祸,起于忽微;失败之果,必种因于成功之时。请阐述项羽是如何在全盛之时,不经意间种下了未来失败之因的?请一一阐述。
答:吾论项羽之得天下也,势与之;之失天下也,己失之。故今论项羽之至败之由,必当求其身。
夫欲得天下者,必先具人主之才,然后争于四事。何也?曰:争兵、争民、争势、争人才。盖争兵、争人才皆逆取也,争民乃顺守也。势以成之。“夫以逆取而顺守,文武治之,是为长久之术”此古之良言也!凡创业之主,必由此道,而天下传焉!然项羽于此五者,具其二,不具其三也。所具者,兵也、势也。所无者民心也,人才也,人主之具也。
项羽,勇悍有余而不学无术之人,文章之上,彰显已甚。其不知己之所以功成,九分乃天授之。继而得以功成四海,更以为天下事易耳!太史公所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项羽得关中,有说者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羽不听,乃曰: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继而说者少辱之,项羽闻而烹之。闻有千金买马骨,喻求贤人也。杀人以塞忠言,桀纣所为也。天下谋士已知不得市于项羽,必另择良主。天下人才尽去矣!
且此一句:“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足见其非人主之才也。
当是时,秦甫灭,诸侯以为大敌已去,皆各怀心思,欲各自为政,称王称霸。诸侯之将拥兵自重,恃功而骄。田荣相齐,不与项羽相往来。刘邦功高,有天下之志,诸候群臣更以为仁义长者,且得民心于关中。天下事匈匈,更倍于前。项羽不思治世之难,唯汲汲享富贵!是以草草安置天下诸侯,命之就国。便急急引兵东归。诸侯之间,相互征伐,乱自此始。项羽之治天下也如此,云何不败。
且项羽不得天下则以,即得之。竟不思安天下,而急思自安,而曰:“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由此观之,项羽之志,匹夫之志耳。项羽之才,悍夫之才也。故而不可以为天下主。
王陵,高起之论项羽,曰:“项羽仁而爱人。”言下盖有余病焉。
项羽仁则仁矣!止于亲族而已!若项伯,劝项羽之不杀刘邦,刘邦夺其天下太半。若司马欣,项羽封之关内,欲沮刘邦。竟不能守。若曹咎,项羽嘱之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竟不能守。此三人者,皆险项羽于水火之中也!然项羽亲之信之,何以故,因有故旧焉。而范增,天下事不出其所言,有忠心于项氏,项羽疑而去之。可谓不仁不知矣。且项羽每攻城掠池,必屠之而后快!又降秦军二十万而皆坑之,独留其将而王之秦。何仁之有!孟子曰: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且项羽之暴,诸侯早厌矣!
初,楚怀王遣军西入关。怀王询,诸臣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然项羽怨怀王不遣西,后天下约。却不能省己,何以使人皆不欲其往。
然而,刘邦果仁欤!试观其军荥阳之时,事急。令女子二千披甲出城,使己脱困。又兵败而逃,急,推堕孝惠、鲁元下车。夫孝惠、鲁元者,刘邦之骨肉也。为人能忍心于此,可谓仁乎?且彼屠城父之举,又何为?不过较之项羽,佊有善也。
孟子曰:“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敺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为刘邦敺民者,项羽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得天下而失民心,制诸侯不以其道,舍力征更无长策。躬教臣不义,使四海之内,无士庶王侯,皆欲项亡,项羽孤特独立又岂能长存!彼所谓:“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谬之极矣!
3、人们常以为,项羽失去天下是因为他没有听取范增之建议,果断地在《鸿门宴》上斩杀刘邦。请试阐述:《鸿门宴》上,项羽如果斩杀了刘邦,他的天下还会大乱吗?
答:会。贾谊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项羽不施仁义而为人主,则举天下将莫不欲其死亡。何求于刘邦一人。
4、如果斩杀刘邦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内战爆发和天下大乱,那么你认为天下之治乱所系于何?
答:人主之仁义与制天下之良策。
徐隋义
年3月1日
二段虹竹答题:
项羽乃真英雄,故诗人李清照赞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然而,项羽的一生又是悲剧性的,故诗人易实甫叹曰:“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咸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两首诗廖廖数句,道尽了项羽一生之成败:24岁时,随叔父项梁举义旗起兵反秦;27岁时,打平天下,自号霸王,分封天下侯王;30岁时,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可叹项羽一生大成大败,其成也速,其败也速。
寒假中,学生精读《资治通鉴》秦末至汉初的相关章节,以及《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文言文版),完成如下四个论述题:
1、其成也速:项羽不仅是一位力能举鼎、气盖群英的武功高手,更是一位兼具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英雄豪杰。请阐述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是如何在数年之内铲除暴秦,荡平群雄,称霸天下的?
2、其败也速:然而,项羽分封天下,定都彭城才刚刚一年,内战爆发。短短四年之间,与刘邦逐鹿中原失败,自刎于乌江,天下易手。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酷烈之祸,起于忽微;失败之果,必种因于成功之时。请阐述项羽是如何在全盛之时,不经意间种下了未来失败之因的?请一一阐述。
3、人们常以为,项羽失去天下是因为他没有听取范增之建议,果断地在《鸿门宴》上斩杀刘邦。请试阐述:《鸿门宴》上,项羽如果斩杀了刘邦,他的天下还会大乱吗?
4、如果斩杀刘邦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内战爆发和天下大乱,那么你认为天下之治乱所系于何?
1、其成也速:项羽不仅是一位力能举鼎,气盖群英的武功高手,更是一位兼具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英雄豪杰。请阐述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是如何在数年之内铲除暴秦,荡平群雄,称霸天下的?
答:羽之兴也,自少时便可见其端倪;其之未发也,“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当时便为江东子弟所惮;想江东之地,豪英者众,竟惮项羽,羽之才气可得而知矣。迨至巨鹿一战,背水以决死生,英雄气概,尽摄诸侯,诸侯皆听之矣,然后乃能于数年内霸于天下。此因一也。又,俗语云:“一个好汉三个帮。”楚地,自古民风剽悍;羽初起时所率八千子弟兵,皆楚人也,勇悍之士也,攻城略地,皆一以当十,羽仗之而雄天下。史云战国之期赵兵善战,而不言楚,予甚疑之。兵强将勇,此因二也。三,秦暴虐无道,天下共嫉之,羽乘时而起,民皆应之。顺应民心,此因三也。
英雄无匹,兵强将勇,顺应民心;愚之见,因斯三者,羽所以霸天下也。又,有谶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盖因秦无故掳楚怀王于秦,终矣客死于秦。羽亦可谓顺天命矣!
2、其败也速:然而,项羽分封天下,定都彭城才刚刚一年,内战爆发。短短四年之间,与刘邦逐鹿中原失败,自刎于乌江,天下易手。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酷烈之祸,起于忽微;失败之果,必种因于成功之时。请阐述项羽是如何在全盛之时,不经意间种下了未来失败之因的?请一一阐述。
答:天下苦秦数岁矣,望义师若大旱之望云霓;既灭秦,百姓亟需休养生息,而羽竟“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唯知泄私愤,快私欲,非蹈秦之覆辙而何?与秦何异也?岂能常坐天下。又如动辄屠城、坑降卒;秦败于暴虐不仁而失民心,羽亦毁于其上;秦近败,而不能以为鉴,良可叹也。再,项羽与刘邦较之,谋臣良将可谓寡甚,唯一范增,而又不能用,又不能纳谏,自负自满;无贤辅之以治天下,唯己独断独行,恶能久长?此亦毁败之因也。
项羽可谓一个人英雄主义之典型,强于众,而至极不过霸,不能王天下;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羽自封“霸王”,终其身亦止于“霸”而已矣。
总言之,项羽可谓杰出之军事家,而不可谓之政治家;不然,便不会“诸侯皆倍之”又自刎于乌江矣。
3、人们常以为,项羽失去天下是因为他没有听取范增之建议,果断地在鸿门宴上斩杀刘邦。请试阐述:鸿门宴上,项羽如果斩杀了刘邦,他的天下还会大乱吗?
答:非也,若项羽真斩刘邦于鸿门宴上,项羽亦必失天下,天下大乱之势岂更哉?更者,宰天下者耳!天下之治乱实系于项羽之身,若其善治国而有仁义,纵十刘邦亦安能奈其何哉!东汉末,翼德当时激愤而若立诛董卓,生灵或能免于荼毒;云长若于狩猎时而即斩曹操,于时亦或有所救;若项羽,则情势不同也。况乎初反羽者乃齐、赵,高祖不过乘时而起也。
4、如果斩杀刘邦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内战爆发和天下大乱,那么你认为天下大乱所系于何?
答:予以为,如上所言,天下之治乱其实系于执政者一人,而非操于旁人也;唯居上者能翻覆天下大局。使当时羽治国有方,仁爱万民,刘邦岂能图且岂敢图哉?居上者之行,天下并望而法之;有道,则天下治;无道,则天下乱。故居上者,最能开一代风气。《大学》谓先修身然后齐家然后乃能治国平天下,即此也。修身为本,身先合于道,而后家合于道,众民见之,皆以为法,由是天下乃能平治。此所谓行为世范者也。昔康熙帝治国亦于修身齐家始,其事母至孝,天下法之,终成康乾盛世。《中庸》谓“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者,此之谓也!
欲天下之治也,人君必具德与才,必有天下万民为重、我为轻之胸怀;舍己为人,事事黎庶为先。昔者刘邦初入咸阳,封秦宫室,不取货宝佳丽,而先安百姓,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抚恤万民;此即黎庶为先也。比及项羽入秦,“西屠咸阳”“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后日二人之成败,于此即分矣。才者,治国有方也;德者,体恤万民也,二者不可或缺;又有范文正公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襟怀,则天下庶几可治矣!
段虹竹
年2月27日
三段虹竹文言文游记之一:
《游冠豸山记》
福建连城之东,有山焉,起伏连绵,纵横数里。不高,而足见秀逸。有峰甚名,故独出以与游人登赏,因以山呼之,即冠豸也。
其山之名也,可上溯古之神话。相传龙有九子,其中有名獬豸者,性忠直,能辨邪佞。故古者御史、使节、执法之士所戴之冠,以獬豸之形制,名曰“獬豸冠”。其山也,远而望之,俨然獬豸冠之形,故名“冠豸”,亦寓刚正廉明之意也。又须知,“冠豸”之“豸”者,不可以“至”音,盖其本为“zhai(字不可寻)”者,而字典中不可寻,因以“豸”代之,音同“寨”。“冠zhai(字不可寻)”者,山中“上游第一观”处可见也。
山下有竹,三五成群,于其中,好风鼓袍,快然自足;竹影参差,烦热尽褪。山中草木掩映,少见萧萧肃杀;崖石错落,偏有突兀峥嵘。有松苍劲,直插云天;有花灼灼,艳如人面。冠豸不以高伟而称,故山中之路,或坡或阶,登之少倦也。
山中有书院二三,而多所残破,满地蒿莱,或沦为食地;朗朗书声不复闻也。予微有怅怅之意。然今游人如织,嚣嚣不绝,亦何以静心读书耶?而有一书院名东山者,游人多往赏之,盖因有纪公昀之题字“追步东山”与林公则徐之题字“江左风流”之故也。
山有二峰,左曰“灵芝”,右名“五老”,而相间不过数丈,若巨斧劈出。于两峰之间,举头上观,不过青青一线;此地即名“一线天”,于中言语,空谷传响。援石级而登灵芝峰,势极陡峭;既当绝顶,目则能穷千里,远山近陵,并入眼中。而身登巅崖,即生肃然之意,不敢久临,微一徘徊,便下。
冠豸山畔,有湖焉,名石门;过“鲤鱼背”,缘溪行,便至。登船游湖,赏山阅水。山水相映,乃得意趣。所以名石门者,盖船自两山间出,以为将尽;既出,而别有风景,愈见奇处。
登岸,缘林荫道闲步而出。
与高堂同游,又聘一导游。
平生所历山水者众矣,与此较之可谓曾经沧海;然于山水之情未尝少减,此亦有以悦也。忆昔曾有句:
人生失意安用酒,山水佳醅解我愁。
忆山水之胜,爰作文以记其事云。
段虹竹
年3月1日
四段虹竹文言文游记之二:《游土楼记》
土楼者,在福建永定境内,去龙岩百二十余里。以其纯以土夯成,不入钢筋,不和水泥,故名“土楼”。
土楼以群立,连绵数里。其形也,或圆或方;广百围;中空以取光;上圆而下方,以法天地也;或三层、或四层,皆以木立;有人居焉,宛如村落。或曰:“此楼有人居则久不颓,因有人气养也;若无人居,反易坏也。”以其形观之,有雄伟之象,而古风不失。其中或有小铺,或见民居,熙熙攘攘,有若集市;客家风情悉见之也。
依山而立,傍水成群,立于中华版图之上,卒成奇观。
于土楼,又见客家人之智。若御火之措:土楼以木成屋,木最畏火,故成屋时,每层之木中皆以青石板间之。所谓“火向上焚,水从低走”,若火起,必向上燃,而既将上木焚断,青石板便下,火即为灭。它者诸如瞭望台、烟囱等之设,不胜枚举。此足以见客家人之智矣。
文化者,人赖以立,国赖以存。于土楼,亦赖以成之。今土楼群中,有楼名庆成者,专列各姓之家训、族谱,又列先辈德行之轶事,又有私塾等,承传文化,以教子孙。忽忆先生所谓家学家风,即此乎?有家风之传承,乃能使宗族渐兴。何谓家风?予意之,乃文化与使命也。此若无形之力,代代相传,非但不竭,反有沛然蓬勃之象。自开国至今,有中科院院士四人出于土楼,成就非凡;世界级指挥家郑小瑛,亦出于此。如是等等,或皆家风传承之故也。
土楼无此,不过残骸槁木,徒具其形而已;土楼有此,乃有沛然不竭之生命也!土楼无此,亦不能成土楼也。
予与高堂辰时自龙岩往土楼,择其名者而观之,约半日,乃还。
美国卫星测土楼,以为导弹抑或原子弹之弹坑,疑而察之,则见土楼群也。此乃归途中,慈母为我言之,随述于此。
段虹竹
年2月17日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
?体验和泽书院?国学考研班-本科留学班
?和泽书院的师徒制
?加强合理营养,迎接国学考研
?加强体育锻炼,迎接国学考研
?学生平台
冯茂哲留学加拿大3年和求学和泽书院3年的心得体会
?和泽书院年游学船山书院
?和泽书院年游学石鼓书院
?视频
和泽书院参加年湖南省第八届太极拳锦标赛勇夺9金22银34铜
?「和泽书院学生基金会」成立缘起
?学生视频
和泽书院段虹竹·刘宇健·刘宇康包本背诵《英文名著选》
?学生视频
和泽书院伊慧航·徐铖·刘正浩包本背诵《英文名著选》
?学生视频
和泽书院沈珂包本背诵《英语导读句》
?学生视频
和泽书院潘加胜·储靖明包本背诵《英语导读句》
?学生平台/段虹竹学年寒假作业:《资治通鉴》和《三国志》论述题答题
?学生平台/段虹竹给先生的生日祝福
?游学第一站:湖南武术节、长沙橘子洲头
?游学第二站:杜甫江阁、天心阁、太平老街
?游学第三站:岳麓书院、长沙美食街
?学生平台/长沙游学5篇总结
?视频丨和泽书院参加年湖南武术节比赛勇夺8金4银3铜
?国学学子面向国内外一流大学,求拜师,读博士
?蒙馆第二次面向全球招生三人公告
?和泽书院经馆(国学考研班)第一次正式面向全球招生5人
?学生平台/经馆学生李锦程家书
?学生平台/经馆学生郑淇文家书
联系方式
此号码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