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为何能够稳定自然升值

普通袁大头。

谈到“袁大头”钱币圈无人不知晓。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流通消耗,“袁大头”民国三年版发行量最多,八年版发行量和存世量相对较少。纠其原因是民国三年,袁世凯首次颁布国币条例,为推行新的币制改革,袁政府令财政部铸造新币,因此铸造的数量是最多的。新币正式发行后,由于成色差、制作不精良等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印制币被取消,到了民国八年时,为了对新法颁布后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整理币制,北洋政府没有过多的发行袁大头八年银元,这是造成袁大头八年数量不多的原因之一。

当时正值欧洲发生战争,刻币主要钢料十分匮乏,铸造时间较短,无法按时刻制新的币模,且总铸币厂刻制新模时已将近民国八年年末,随即改为了“民国九年造”,也是袁大头八年数量稀少的原因。

闭眼、O版、三角元。

从目前市场流通情况来看,普通版别较多,一些稀少版别比较少见,基本落入真正的收藏大家手里,来自民间沉淀于民间。“袁大头”自然升值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四点:

一,民间钢需,老百姓认可。

“袁大头”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我国不同的省份和地区,民间结婚嫁娶,都有一种用“袁大头”压箱底的送嫁习惯,而且是几十年不变。只要你有女儿出嫁,娘家都得送上2一4枚大头陪嫁,否则女方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农村这种习俗重于城市。可以设想每年有多少新婚嫁娶,而且年复一年要消耗多少量,这是自然传统消耗,不会比钱币礼品册消耗得慢,虽然非全国性事例,但只要全国有30%的城乡居民有这种传统习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又要多少消耗?

甘肃版。

二,绝版断代没有后续发行,求大于供。

“袁大头”不比贵金属、普通纪念币年年发行几个品种,民国政府执政时期,只有四个年份(民国3、8、9、10年)发行了“袁大头”,后被各种不同券别的纸币取代,属于“断代”硬货币。沉淀一枚少一枚,货源日渐减少。好品种,好品相真正的收藏爱好者都会收入囊中,只进不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不差钱,不像以前那样靠变卖资产维持生活,有些上了年纪的人,手里有货也不会变卖换钱,既使想卖后人也会阻止,只要稍微有经济头脑的人,都明白留实物远比存钱強的道理!

三,版别多利于收藏和研究。

“袁大头”从地域来分有:天津,沈阳、成都、上海、武昌、甘肃、福建、湖南、山东、新疆、云南、海南和湖北版等等。

从图案、字口、边齿上来细分版别接近种。比如“三角圆”、“O版”、“牛口造”、“竖点年”、“曲笔民”、“空心叶”、“精发”、“粗发”等等,版别不同价格自然千差万别。“袁大头”版别丰富多彩,收藏爱好者有永远追求不到的版别,也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精发版。

四,价格平稳,无需炒作自然升值空间大。

在我的记忆中,70年代中期至今普通品种每枚走过的价格历程为2元,5元,8元,15元,53元,80元,元,元,元,元,元,元(这个价位停留时间较长)。从中可以看出它的自然升值稳定性。一般来说稳健性,有自有资金的投资者都会选择此品种,并且长期持有。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袁大头”虽然可圏可点,但当今的市场确实假货泛滥。“老银新版”没有一定的功力用肉眼很难识别,儿时看到的“吹”、“敲”识别真假辨别已经无济于事,很多都得借助仪器或者S光机才能识别,如果要入手须先学习一些有关知识,或者找信誉较好的商家,宁愿多花点钱才买得放心。只要你能保证留到真货,“袁大头”什么时候买入都是正确的,什么时候卖出都是错误的。从时间来算,它的升值空间不会比房地产逊色,更能跑赢GDP,从投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自然升值比较稳妥的品种,故,成为钱币收藏投资者的大众情人,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jb/11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