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集体辟谣这7种传言ldquo

晚吃姜等于吃砒霜、有伤不能吃“发物”、手脚冰凉是宫寒……这些“常识”你肯定都听说过。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说法都是不可信的传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诸多中医药传言的流传,不仅危害公众健康,也使中医药形象受到负面影响。

受访专家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医院原院长李乾构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医院原院长王莒生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丽芸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梁清华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湖南中医院主任药师刘绍贵

传言一:服中药不能吃绿豆

绿豆药食同源,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大多数人认为,绿豆解药性,所以喝中药时不能吃绿豆。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了。

其实,服中药时能否吃绿豆,取决于所患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所服中药的药性。

从寒热虚实角度来看:

如果患有中暑、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热证实证,或因乌头、附子、半夏中毒,喝中药时吃绿豆可辅助治疗;

如果患有慢性胃肠炎、肢体关节冷痛、腹痛、腹泻、痛经等寒证虚证,服中药时吃绿豆会加重病情。

从中药药性来看:

在服用人参、肉桂、附子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吃绿豆会降低药效;

在服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石膏等清热类中药时,吃绿豆反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传言二:晚吃姜等于吃砒霜

生姜是每家每户必备的调味品,在烹调鱼肉、鸡肉时放入姜丝,既去膻解腥,又醇香开胃。它更是治病的廉价中药,具有温胃止呕、散寒解表的功效。

“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中国人的晚餐里向来少不了姜,生姜没有不合适吃的时间,只有不适合吃的人。

是否适合吃姜,总的原则是:

风寒病适宜,热性病不宜;

寒性体质适宜,热性体质不宜;

阴虚内热者(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和热盛病人(表现为发烧、口苦、便秘),及痔疮患者忌服生姜,高血压患者也不适合多吃生姜。

两个常用的方子:

风寒感冒患者可用防风10克、荆芥10克、生姜15克,煎水毫升,分两次温服,卧床盖被至微微出汗,有助于痊愈。

产后血虚者不妨试试当归生姜羊肉汤,将生姜30克、当归15克、羊肉克,下锅加水煮,肉熟后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传言三:名贵药材有益身体

很多老年人常把冬虫夏草、阿胶、人参等名贵药材当做宝贝,身体不舒服就想吃一点,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服用名贵中药的前提是“对症”,如果“不对症”就容易补偏。

比如,人参可补虚养气,火气偏旺的人吃了反而流鼻血。而且任何一种药物都有毒性,过量服用会有损健康。长期过量服用人参,可引起失眠、易激动、腹胀、食欲减退、神经衰弱、体温升高,甚至出血等不良反应。

其实,没必要追求名贵药材,有些药材价格便宜,功效却不比名贵药材差,如银耳和燕窝都能养颜,党参和人参都能健脾,前者比后者便宜得多。

建议在用名贵药材前,听从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滋补品。药补的同时配合运动,调理好饮食和心态,才益于延年益寿。

传言四:男人一定要补肾

“十男九虚”等广告宣传,使不少中老年男性一旦感觉腰膝酸软,就认为自己是肾虚,从而乱服补肾药,这种做法实属可笑。

腰酸虽然是肾虚的表现,但也可能由腰肌劳损、胰腺炎或前列腺炎等导致。如果体内阴阳本处于平衡状态,乱吃补药会打破平衡,导致上火、嗓子干哑、大便干燥等副作用。

是否需要补肾最好听从医生建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食补胜于药补。

冬季是补肾最好的时节,肾阴虚者应多吃猪肉、鸭肉、黑豆、绿豆、冬瓜等;肾阳虚者要多吃羊肉、韭菜等,护好脚,睡好觉。

传言五:有伤不能吃“发物”

生活中流传着一种说法:有伤口不宜食用鸡蛋、鱼类、豆腐、韭菜等“发物”,否则会影响伤口愈合。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人们常把“发物”特指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但中医对“发物”尚缺乏系统、完整、准确的理论阐释。

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鸡蛋和鱼类等精蛋白类食物,还能促进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主要和年龄、免疫力相关。一旦出现伤口,要遵医嘱,避免伤口进水和感染,多吃果蔬和肉、鱼、蛋等精蛋白类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传言六:手脚冰凉是宫寒

手脚冰凉是很多女性生活中的困扰,她们认为自己是宫寒患者,还焦虑是否影响生育,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中医上的“宫寒”是指女性肾阳不足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包括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且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等。手脚冰凉虽是宫寒的表现之一,但并非手脚冰凉就等于宫寒。

手脚冰凉也有可能是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等外部因素导致。

真正宫寒的人比一般人更怕冷,不仅手脚凉,全身都凉。手脚冰凉的人要注意保暖,少穿露脐装,适度运动,同时避免吃生冷食物,适当多吃韭菜、核桃、枣等温阳食物。

传言七:中药久放药效好

囤积中药是一些老人的习惯,他们认为,党参、当归、川贝、金银花等药材较为干燥,久放药效更好;阿胶、人参、灵芝等比较名贵,囤一些会有升值空间。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多数动植物类中药在日光、空气、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有些药还会生霉、被虫蛀,更加速其质量变化,影响疗效。

任何药材都有保质期,在18~20℃的阴凉条件下,一般可放置半年至一年,最多2年。

一些常见中药的保质期:

枸杞子和冬虫夏草在冷藏条件下可保存1年;

灵芝和藏红花密封冷藏可放2年,人参不超过2年,且均要防虫蛀;

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等在传统用药经验中虽有“六陈”之说,但也不能储存太久;

石膏、白矾、代赭石等矿物类药,及龙骨等化石类药的储存以5~7年为宜,且不要长时间露天存放。

来源:生命时报(ID:LT)

记者:谭卓曌

推荐阅读

八个唬人的健康流言

年12月18日健康时报

食物清肺?在传统医学里,“清肺”一般是指减缓跟呼吸道有关的症状,比如咳嗽、痰多等。一些药物和食物对减缓这些症状有帮助,所以才被人们誉为“清肺食物”。但若是说这种“清肺”食物能清理“被空气污染的肺”,实属无稽之谈。抽筋缺钙?虽然缺钙确实会引起抽筋,但是这种情况多出现于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和孕妇身上,如果其他人出现抽筋的症状,别急着补钙,先了解自己是什么类型的易抽筋者,才能摆脱抽筋的折磨。喝酒取暖?“来,喝口酒暖和暖和”,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几个人传着白酒瓶一人一口,然后满足地呼出一口热气。这种靠喝白酒驱寒的行为在生活比比皆是。但实际上受酒精刺激,血管不能及时收缩,还会防止血液向外输送热量,身体的热量在大量丢失后,人会感到更冷。孕后变傻?怀孕后女人的身体会发生巨大的内分泌变化,像雌激素、甲状腺素、黄体酮等会把全身的细胞从头到器官都过滤一遍,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女人不仅不会变傻反而会变得更聪明、更漂亮、更有智慧、更有魅力。受访专家杨保林,北京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汪燕,医院营养科营养师李建民,医院中医正骨科主任医师曹泽毅,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院名誉院长杨迎新,医院眼科主任武韬,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孙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何志新,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常吃木耳能清肺挥之不去的雾霾,也催生了一堆清肺小偏方,其中最为惹眼的一种说法就是常吃木耳可以清肺。证据似乎很确凿:因为木耳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植物胶质,所以具有润肺和清理肠胃的作用。不过,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并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木耳有黑有白,日常我们经常食用的是黑木耳,北京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杨保林提醒,中医讲白色入肺,黑色入肾,所以黑木耳与清肺不相关,或许吃白色的银耳对肺更好。更关键的是,梨、冰糖、银耳、萝卜等这些所谓的“清肺食物”,清的也是“传统医学上的肺”。而在传统医学里“清肺”,一般是指减缓跟呼吸道有关的症状,比如咳嗽、痰多等。而雾霾现象对于肺部的损伤主要在于,空气中污染物以小颗粒的形式进入肺泡末梢,损伤肺脏,导致炎症的产生。古人开出“清肺食谱”或者“清肺药方”的时候,大概还意识不到空气污染这回事。所以“清肺”食物能清理“被空气污染的肺”实属无稽之谈。提高自身免疫力、雾霾天尽量不要出门、不要开窗通风换气,这些才是对抗雾霾的基础做法,杨保林主任说。感觉冷就喝白酒“来,喝口酒暖和暖和”,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几个人传着白酒瓶一人一口,然后满足地呼出一口热气。这是经常出现在电影中的场景,而在现实生活中,靠喝白酒驱寒的行为也比比皆是。“仅靠喝白酒驱寒是不可取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医院营养科营养师汪燕说,喝白酒能让身体感到暖和,是因为白酒中的酒精可以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导致体内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流到身体表面,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而且,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损失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人会感到更冷。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酒后冷”。喝酒后体表发热,毛孔张开,容易受到冷空气的侵害,而且白酒中的酒精还会麻痹神经,降低人们对寒冷的敏感度,如果在寒冷的室外,容易出现冻伤等意外伤害。汪燕建议在冬季要通过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同时平衡膳食,可以多吃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红枣、桂圆等,才是比较合适的暖身办法。抽筋就是缺钙了电视广告说:“腰酸背痛腿抽筋,身体提醒你,缺钙了!”那么是不是这回事呢?医院中医正骨科主任医师李建民告诉记者,“腿脚抽筋就是因为缺钙”这种说法太笼统了,虽然缺钙确实会引起抽筋,但是这种情况多出现于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和孕妇身上,如果其他人出现抽筋的症状,别急着补钙,先了解自己是什么类型更准确。除缺钙外,引起频繁抽筋的常见原因还有以下几种:长时间走路、站立等引起的肌肉紧张,迫使肌肉出现代偿行为,快速收缩导致抽搐反应,这种情况的抽筋,可以通过拉伸运动,和补充盐水来缓解。寒冷的状态下,肌肉会因为缺少热量产生收缩,我们感到冷会发抖,就是肌肉通过抽搐促使肢体保暖的自然反应。所以在寒冷的室外或夜晚,易抽筋者要注意保暖,减少刺激。肌肉受伤,如大腿、小腿被拉伤、撞击后,肌肉比较敏感,也容易抽筋。受伤的人在肌肉恢复期,要固定住受伤部位,适当按摩疼痛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循序渐进地运动,直到恢复。还有很多不经常运动的年轻人,也会有抽筋的烦恼。李建民主任建议年轻人多锻炼身体,增加肌肉弹性,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注意耐寒力和耐久力的增进。但是在身体情况不佳,特别是疲劳和饥饿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当忽然出现抽筋时,不要紧张,通常只要向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使之拉长,一般疼痛都可以得到缓解。如果抽筋的时间很长,则可使用热敷或冷敷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或局部喷洒或搽一些松筋止痛的药水或药膏也很有效。一孕傻三年丢三落四、爱忘事,反应还很迟钝,当孕妇出现这些问题时,人们总是调侃说“果然是一孕傻三年呀”!“确实有很多女性在孕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忘事,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但这种看上去变傻的现象并不代表智力的下降,”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院名誉院长曹泽毅分析说。许多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年HelenChristensen等发表在BrJPsychiatry上的一篇题为Cognitioninpregnancyandmotherhood:prospectivecohortstudy(关于孕期和母亲时代认知功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文章就称:无论孕中孕后,短期或是长期,女性的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怀孕生孩子并不是件轻松事儿,很多孕妇在孕期难免精神会比平时略紧张一些,比如担心孩子会不健康、照顾孩子没有帮手等,孩子出生后,尤其是前两年,妈妈更要成为多面手,喂奶、换尿布、哄睡觉等等,使得孕妇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其他琐事变得不再重要,所以容易忘记就是很自然的事儿了,这可能也就是“一孕傻三年”的由来。怀孕后女人的身体会发生巨大的内分泌变化,像雌激素、甲状腺素、黄体酮等会把全身的细胞从头到器官都过滤一遍,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女人才算成熟了,才会有一个女人真正的表现,“可以说女性生完孩子后不仅不会变傻,反而会变得更聪明、更漂亮、更有智慧、更有魅力了,而没有生过或从来不生孩子的女性往往提前进入更年期,容易衰老,也容易得病”,曹泽毅解释说,“所以我们医学界的共识是,一个妇女必须要生一个孩子,而且最好在30岁之前完成”。看绿色能护眼从小我们就被老师告诫,看书写字一段时间后要看看远处的绿色植物,可以预防近视,现在我们又被身边的同事提醒,把电脑壁纸换成绿色才是护眼的王道。对这个说法,医院眼科主任杨迎新的解释是,青色和绿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比较适中,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和视网膜组织的刺激比较小,所以能给人带来一种凉爽和平静的感觉,但这并不代表它能对抗视疲劳,预防近视。长时间看电脑时,对比度是决定眼睛是否容易感到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经验上来说,白底黑字的对比最明显,时间长了容易感觉到累,淡绿色比较柔和。将电脑壁纸更改为柔和绿色的做法,只是让屏幕亮度变得不那么刺眼,但对于眨眼次数少泪液蒸发过快造成的眼睛干涩,坐姿、与屏幕距离等问题造成的视疲劳、颈肩部疼痛,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看看远处的绿色植物放松紧张的双眼倒是个靠谱的预防近视、缓解眼疲劳的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也并不是指绿色本身对眼睛有什么好处,而是说“远眺”这个向远处对焦的动作能使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使眼睛得到休息而已。如果看30厘米以内的东西,比如电脑旁的绿植,对眼睛也没有益处。因此,杨迎新主任提醒说,相信绿色能够很好的保护视力,还不如多看看窗外来得靠谱。浓茶可以解酒有关浓茶解酒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屡辟谣屡谣传。“浓茶中的茶碱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喝多了会增加上厕所的次数,所以很多人会觉得饮进肚里的酒就可以及时排泄出去了”,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武韬说,其实这是假象,事实上浓茶根本不能及时解酒,而且酒后大量喝浓茶还会损害心脏和肾脏。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即乙醇,乙醇能够使血液流动与心跳加快,浓茶中的咖啡因亦可以对心脏有兴奋作用,两者前后饮用,会增强对心脏的刺激。另外乙醇进入血液,首先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食醋中的主要酸味物质就是乙酸,乙酸本身对人体无害;但乙醛对人体危害很大,饮酒后,如脸红、头晕、恶心、周身酸痛等症状都是由乙醛在体内堆积造成的。酒后饮浓茶,茶碱的利尿作用会使尚未发生转化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从而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极易损伤肾脏。而早在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在饮酒中产生的乙醛会引发食管癌。“饮酒前适当吃点主食和蔬菜,饮酒过程中多喝一点水,酒后再适量喝一些蜂蜜水倒是可以稀释酒精浓度,来缓解酒精对胃的刺激,但酒精对肝脏的损伤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武韬说,减少酒精对人体损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喝或者少喝酒。平底鞋对足部最好寒流来袭,平底雪地靴似乎也突然成为了街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之所以受到男女老少的青睐不仅是因为它暖和,更是因为人们脑海里那根深蒂固的思想——穿平底鞋对脚才是最好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的孙杨博士介绍,与高跟鞋相比,平底鞋的确能使足部享受更优化的受力,穿着也更舒适及方便,但并不是适合于所有人。比如夏天常见的人字拖、凉鞋,冬天穿的雪地靴等都属于平底鞋,但对于足部天生就有受力不正情况的人(比如足踝外翻平足),就不适宜穿着鞋底过薄,过于柔软,足跟支撑性过低的平底鞋。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已有足部畸形、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扁平足,最好咨询专业的足部矫形师,一双矫形鞋垫可能更适合,以平衡足底受力,从而减轻由于受力原因导致的疼痛。自制面膜能美肤有许多时尚女性喜欢用水果敷脸,说是水果中有果酸成分,有助于美容护肤,比如祛斑、美白、抗皱等。但实际上,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主要是经过胃酸消化后,通过血管向身体输送养分,而我们的皮肤具有的屏障功能,使这类水溶性的东西敷在脸上并不容易被吸收,更谈不上会有任何营养价值了,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何志新分析说。许多含有果酸成分的护肤品之所以能够改善皮肤的一些指标,比如去角质等,一般认为,与其果酸分子小有关。当小分子的果酸穿透皮肤,夺取了角质细胞间的钙,就会打破了细胞间的连接,加速角质细胞的脱落,从而达到“去角质”的目的。“而自制面膜成分很天然,没有经过一些科学技术处理,分子太大,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何志新说。如果非要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小分子果酸”制作面膜,倒也不是没有,比如甘蔗和酸奶,含有的乙醇酸和乳酸就比水果中的果酸分子小得多。但这些“天然来源”的果酸含量也不是那么高——直接把酸奶涂在脸上,乳酸含量也只在5%左右。女士们用来敷脸即使“有效”,效果也有限,基本是安慰品的效果,仅当改善心情,娱乐一下为好。(林敬荆雪涛张斯文吴茜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谁也反不了毛主席的“九个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jb/5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