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关文献数据显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约10%-7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除了疼痛外,还常伴情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障碍。目前,西医主要通过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利多卡因贴剂等药物或神经介入技术和调控技术等治疗。迄今为止,西医治疗方面仍未找到一种长期控制的方法。
禤国维老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工作50余载,潜心钻研,治学严谨,对皮肤科常见病及疑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享有“岭南皮肤圣手”的美誉。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临床经验,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二。
从气滞血瘀论治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当属于中医学“络病”范畴,历代文献对带状疱疹有所论述,然对本病却鲜有记载,无相关病名,现代中医将其命名为“蛇丹愈后痛”。
禤老师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主,主要是感受毒邪,湿、热、风、火郁于心、肝、肺、脾,日久耗伤气血,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导致经络瘀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临床常见疱疹基底瘀红,血疱或疱疹基本消退,或已结痂脱落,但患处仍然疼痛不止,伴有精神疲倦,夜卧不宁,舌淡苔白,脉弦。
有研究发现,本病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也常见于各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常拖延日久,未能消除。禤老师认为这类患者正气不足,不可以单纯地行气活血,以免攻伐太过,在祛邪之中还要兼以扶正,注意加以养阴或益气健脾。
禤老师常选用乳香、醋没药、延胡索、郁金、三七、白芍、甘草、鸡内金等药为基本方。方中乳香、没药互为药对,起活血破血、生肌止痛的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载:“乳香、没药不但流通经络之气血,诸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二药皆能流通之”。郁金、延胡索均入肝经,可疏肝经之郁结,活血止痛,对于肝经循行部位之疼痛,效果显著。三七活血补血、祛瘀止痛,为疮家常用药,《本草求真》言:“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白芍配伍甘草,即《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之谓也,起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鸡内金,鸡之脾胃也……其善化瘀积可知”(《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为血肉有情之品,善化血瘀癥瘕,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气血瘀滞有较好疗效。
方随证变,药随病异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素体本虚,加上疾病常迁延难愈,正气耗伤,导致疾病愈发加重。
对于年老体虚气弱者,禤老师常加黄芪、党参等药益气止痛。
对于血虚者,禤老师常加当归、鸡血藤等活血止痛。
对于脾虚者,禤老师常加白术、山药、茯苓等健脾和中。某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受到风吹或轻轻触碰衣服时均可引起剧烈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不等,且疼痛白天黑夜均可发生。
对于疼痛较甚者,禤老师常选用一些具有祛风胜湿作用的药物,如松节、木瓜等,以祛除皮肉筋骨之间的风湿痹阻,使气血通行,通则不痛。
对于疼痛严重,呻吟不断,彻夜难眠的患者,禤老师常加入有祛风搜络止痛功效的虫类药,如全蝎、蜈蚣等以破血祛瘀、通络止痛。虫类药为血肉之品,有情之物,性喜攻逐走窜,药力峻猛,对于瘀阻日久而成的疑难重症,运用好虫类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虫类药多有小毒,不可长期服用,禤老师应用虫类药极为慎重,一般从小剂量用起,逐渐少量递增,同时在方中加入紫苏、徐长卿等药解虫毒。
特色用药
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禤老师尤其注重岭南道地药材的使用,常于方中加入徐长卿、诃子、豨莶草等。
徐长卿有祛风胜湿、解毒止痛的功效。《简易草药》载:“(徐长卿)治筋骨疼痛”。其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丹皮酚、黄酮类化合物,有实验研究证明了其水煎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诃子)通利津液,主破胸膈结气(《药性论》)”,可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气滞于胸胁,血行不畅者。刘芳等认为诃子有镇痛抗炎、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禤老师常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较甚时加入豨莶草,其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本草纲目》言:(豨莶草)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风湿诸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豨莶草中所含的奇任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除了常见的岭南道地药材,禤老师还常创造性地拓宽桔梗、薏苡仁、牛蒡子等药的应用,将其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本草崇原》认为:“桔梗,治少阳之胁痛”。《神农本草经》载:“(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桔梗作用于胸膈,对于该病患者疼痛局限于胸胁部位者,其能通肺利膈,引诸药上行,又能下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桔梗有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薏苡仁有利湿健脾、舒筋除痹的功效,对于带状疱疹后局部筋脉拘挛不适者,疗效明显,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镇痛消炎、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本经疏证》载:“薏苡既治风湿,又主筋急铁拘挛,不能屈伸”。牛蒡子有解毒消肿之功,李东垣认为其能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药理研究表明,牛蒡子有抗炎、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作用。
在该病的治疗中,禤老师尤其重视薄盖灵芝的使用,其能滋补强壮,以防长时间服用活血祛瘀药伤正。《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品,而薄盖灵芝较普通灵芝口感更好,没有明显苦味,患者更乐于接受。从薄盖灵芝中提取的薄芝糖肽作为辅助用药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主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增强主要治疗药物的疗效。
外治为辅,谷食为养
在内服中药同时,禤老师还常规予患者以入地金牛酊(医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入地金牛等)或金粟兰酊(医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金粟兰等)湿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入地金牛和金粟兰均为岭南草药,药理实验证实其均有镇静镇痛及抗氧化等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有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中医自古有“药食同源”之说,禤老师也十分重视饮食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禤老师建议饮食清淡,药食同补,忌食海鲜和辛辣之品。
可以选用以下药膳:
①莶根炖猪蹄:莶草根60g,猪蹄1只,黄酒mL。以上用料加水用文火将猪蹄煮烂食用。
②三七木瓜酒:三七15g,木瓜35g,白酒mL。将三七、木瓜同时放入白酒中,加盖密封,浸泡15d后,每天少量饮用。
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迁延难愈,禤老师建议要注意心理治疗,医生和患者家属应给予适当安慰,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验案举隅
按:患者老年体弱,带状疱疹治疗后,遗留神经痛,疼痛难忍,影响睡眠,更加重了正气的亏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情绪。在治疗上,应急以行气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同时注意扶助正气。禤老师选用薏苡仁、白芍、郁金、延胡索、三七、徐长卿、鸡内金、醋没药、薄盖灵芝为主方,起到缓急止痛、补益正气的效果。神经痛因带状疱疹而起,带状疱疹初起常表现为湿热蕴毒证,所以在方中配以诃子、牛蒡子清热解毒,以防湿热毒邪乘虚再犯,同时以珍珠母安神助眠,甘草调和诸药,并配合金粟兰酊外用止痛。二诊时患者症状已有很明显改善,证明药证相符。此时患者疼痛减轻,可以去三七、没药等止痛药;睡眠改善,可以去珍珠母。三诊时患者已偶感疼痛,效不更方,巩固疗效。四诊时患者已无明显疼痛,此时邪气已弱,当补益正气,所以去掉方中牛蒡子,以防清热太过伤正,加入太子参益气健脾、养阴生津,加入百合养阴安神,麦冬养阴清心,辅助睡眠。患者经过1月余的治疗,神经痛基本消失,此时禤老师强调,患者病后正气更加亏虚,当培补正气,以防邪气再犯。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华中医药杂志》第7期,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杨贤平。☆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文字整理:医院东院区皮肤科李梦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