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师孙福昆,再燃龙窑之火

建窑因何而起?

建盏因何而盛?窑火因何而灭?

匠人又是因何逐梦?

01窑之起

▲建窑遗址

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

极盛于两宋,没落于元朝,停烧于明代,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之一。

建窑旧址座落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

后井村与池屮村之间。人杰地灵、山青水秀,

瓷土矿藏丰富、燃料充足、水运便利,

为烧制瓷器提供了优越条件。

▲孙福昆,柴烧束口乌金盏

建窑,以烧制黑釉盏而闻名于世,

胎土含铁量高,胎质坚硬粗糙,胎体厚重压手,

胎色深沉无光,素有铁胎之称。

建盏造型多样,种类丰富。

有束口、敛口、敞口、撇口等不同形式,

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

器内外施釉,釉质刚润,釉色乌黑,

釉厚如脂,且往往只施半釉,

足底无釉而露胎。

▲孙福昆,柴烧敞口兔毫盏

建盏作为黑釉瓷器的代表,

釉色黑而润泽,釉面呈褐黄、银灰、褐蓝等色。

窑变斑纹则更是丰富多变,

或如兔毫条达有力,或如鹧鸪灵动自然,

或如宇宙星光熠熠等。

02盏之韵

▲孙福昆,鹧鸪斑敛口

如此风格独特的建窑黑碗,

随着北宋末年斗茶风气的兴起而风靡。

蔡襄在《茶录》中提到:“茶色白,宜黑盏。

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

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是以,建盏为斗茶必备之神器,

连宋徽宗都忍不住感叹:“兔毫连盏烹云液,

能解红颜入醉乡。”瞧瞧!有盏有茶,

这就是宋徽宗的快乐!

▲孙福昆,敛口鹧鸪盏

上至宫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

风雅的宋人似乎对建盏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如今人们唯有从史书典册中的只言片语,

以及旧窑址堆积如山的断片残器中,

去窥探曾经无上的辉煌。

▲芦花坪遗址的建盏碎片

千年一瞬,沧海桑田。

走近建窑遗址芦花坪,一眼望去荆棘丛生,

乱石堆积,尽是荒凉衰败之象。

然而,在八百年前的大宋,

这荒郊之地却别有一番盛景,窑工数万,

窑火昼夜不息,可谓是热闹非凡。

虽为民窑,但多次奉命烧制“御供”、“进琖”

等皇家贡瓷,也是荣光无限!

▲孙福昆,束口鹧鸪盏

历史总是带着唏嘘与无奈,

但建盏披拂于其上的星彩华光从未黯淡。

在如今芦花坪的旧窑址旁,

亦有人重新点燃停熄数百年的龙窑之火,

再铸当代建窑建盏的新辉煌!

他就是孙福昆,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建窑建盏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

建窑建盏协会副会长,芦花坪建盏掌门人,

续写着当代建盏泥与火的传奇!

03泥之缘

▲非遗大师——孙福昆

年出生的孙福昆,

是个土生土长的水吉人。他从小耳闻目染,

看着父母和建阳瓷厂的老师傅们,

每天取土、练泥、拉坯……

一团团原本寻常的泥土,

在他们的手中绽放成了千变万化的美器,

完成水、土、火的完美结合。

▲孙福昆,玉兰盏鹧鸪斑

彼时,年少的孙福昆心生羡慕,

常一有空闲就往瓷厂里钻,帮着父母洗浆、

练泥、拉坯、烧窑……聪明好学的他,

虽年纪不大,却也样样精通。

然而,等到孙福昆长大后,

原先的瓷厂早已倒闭,迫于生活压力,

他南下广州北上上海,辗转做过各种生意,

可幼时的梦想一直蛰伏心底。

▲孙福昆,敛口鹧鸪斑

年,带着年少的梦想,

怀着对建盏的敬畏,带着多年打拼的积蓄,

他毅然回到家乡,回到最初的地方。

与好友合伙成立建阳市芦花坪陶瓷工艺厂,

开始建窑建盏的复兴创业之路!

孙福昆:“我父母也都是从事陶瓷行业的,都是建阳瓷厂的老技术工人。我一直都有陶瓷情节,好像就是顺理成章的。”

04火之恋

创业艰难,孙福昆偏偏迎难而上。

他不仅要做建盏,

还要做最具有古韵古味的柴烧盏,

于是,他下决心兴建龙窑!

兴建龙窑,绝非易事!

况且柴烧建盏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可面对不解与质疑,孙福昆却是痴了心肠,

不惜财力物力人力,竭尽全力,

也要兴建龙窑!

▲仿宋柴烧龙窑

在这片赤诚匠心的支撑下,

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历经无数次的失败。

一座长36米的仿宋龙窑在芦花坪依山而起,

成为了建阳地区首批建盏龙窑,

亦被誉为“八闽名窑”。

年,芦花坪龙窑第一次点火,

三天三夜的煎熬,终于成功烧制出成品。

虽然仅有6只,但首次柴烧的成功,

仍让他喜不自禁,感慨万千。

孙福昆说:“只要能够将建阳建盏古代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不管多少困难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05匠之工

亦如建盏在高温中的浴火重生,

年,孙福昆也迎来了事业上的涅槃。

他创办的芦花坪建盏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让他在建盏行业中大展身手。

从事建盏研究已经数十年,

孙福昆始终严于律己,追求精益求精。

坚持采用建阳当地原矿釉、传统手作拉坯,

精通柴烧、电烧、气烧等多种工艺,

以一盏鹧鸪而叫人称绝!

▲孙福昆,束口鹧鸪盏

他不拘泥传统大胆创新,

先后研制出了蓝油滴、蛇皮纹油滴,

黄鹧鸪、孔雀兰油滴等等绚彩各异的釉色,

及盏杯、薰炉、梅瓶、酒盅等不同器形,

在全国各大展赛中频频获奖,

深受收藏家们的喜爱!

年,《兔毫盏》获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银奖;

年,《油滴盏(鹧鸪斑)》获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金奖;

年,《柴烧柿红兔毫盏》《柴烧兔毫盏》分别获北京第三十一届国际礼品及工艺品展览会工艺美术金奖和银奖;

年,《玫瑰金油滴》获第十四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暨国际珠宝、古玩、书画艺术品博览会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金奖;

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中荣获银奖;

年,《油滴敞口盏》在第十一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夺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

千秋岁月,薪火相传,

孙福昆重燃的芦花坪窑火之中,

匠心古艺,盏韵天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jz/11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