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少玲在宫灯展示厅查看宫灯挂件。唐游光摄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唐善理通讯员严洁吕满辉作为一名80后农村湘妹子,易少玲朴实而坚强。年少外出打拼,事业有成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如今,她设计的宫灯不但深受国内市场青睐,还远销10多个国家。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大红宫灯,成为她奋斗前行的指路明灯,也成为照亮村民增收致富路的“幸福之灯”。——东安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娜尽管目前是宫灯销售淡季,但东安县翼美工艺礼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易少玲还是没闲下来。“6月以来我已设计3款外销宫灯,还要应付日常订单产品设计,每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家乡的热土上勤奋创业,她忙并快乐着。一路奔跑前行,从初中未毕业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资深设计师、回乡创业女企业家,把宫灯挂到北京故宫和10多个国家,易少玲的励志故事让人动容。打工妹逆袭成为设计师7月7日中午,在东安县芦洪市镇大竹村翼美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员工下班午休了,易少玲回到位于工厂附近的家中,坐在电脑前,抓紧时间设计产品。她指着效果图告诉记者,这款立体车挂宫灯很小,主体部分高仅10厘米、直径7厘米,而设计难度却不小,由12个小配件组装而成,组装卡口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十几年磨砺,易少玲精心设计了上百款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宫灯,镂空纸雕宫灯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奋斗才有出路。”她笑笑说。年,因家庭困难,易少玲初三只读了一学期就南下广东打工。“每天在流水线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只有多元。”3年后,骨子里不服输的易少玲开始下班后到夜校学习平面设计。“当时学习一个软件就得交费1元,我一咬牙报了3个。”她说,每天晚上9时下班后,骑半小时自行车赶到夜校,学习2个小时再回到宿舍,已是深夜了。咬牙坚持了3年,易少玲从夜校毕业。年又拿到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认证平面设计师证书。随后,她应聘到一家高档礼品厂开发礼品盒。“证书只是‘敲门砖’。”易少玲感叹,设计行业大浪淘沙,只有不断“充电”,才能设计出与时俱进的好作品。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