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探索广州灰塑艺术设计特征与现状研

作者:刘琪(南京阿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硕士)

摘要:灰塑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防风、除湿、降温的功能,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审美价值,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的设计智慧。广州灰塑在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其中典型代表。应用田野调查对广州市代表性灰塑建筑群进行艺术设计研究,力图梳理并说明其艺术设计特征,为其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州灰塑;艺术设计;陈家祠

基金项目:《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项目(编号:GZY14);广东省社科共建项目(编号:GD18XYS04);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编号:WQNCX)。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刘琪,姚丹.广州灰塑艺术设计特征与现状研究:以荔湾区陈氏书院和花都区资政大夫祠为中心[J].湖南包装,,36(2):93-96.

1广州灰塑古建筑造型艺术特征——类型丰富变化多端

笔者在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广州陈氏书院和花都区资政大夫祠的基础上,对广州灰塑的造型进行研究,细看每一幅灰塑作品中的雕塑或壁画,将其拆分,每一幅灰塑作品都由多个单一的造型元素组成。这些造型元素巧妙地组合成灵动纷呈的画面,其造型元素大致可分为动物、植物、人物(题材)和装饰性较强的其他几何纹样等归纳总结如下。

1.1动物造型:灵活多变生动逼真

通过对灰塑常见动物造型的图片收集和归纳,得出该类题材包括现实世界中常见的家禽走兽、飞鸟虫鱼,以及理想世界中的祥瑞神兽等(图1)。这些动物造型灵活多变、生动逼真,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中运用最多的是蝙蝠、独角狮和鳌鱼,据陈家祠讲解员吴卓斌介绍,陈家祠内约有28头狮子,只蝙蝠。狮子在传统民俗文化中是智慧和力量的代表,内含吉祥、繁荣、生生不息之意;而蝙蝠,读音通“遍福”,静态的蝙蝠灰塑(图2)通过一系列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其丰圆额宽、眼大肚大,加之灵动的翅膀和蜷曲的尾巴等增加了蝙蝠灰塑的生动活泼,亲近可爱,象征幸福连绵无边,而动态的则有“进福”之意,寓意幸福吉祥。可见先人对后代寄予了厚望,祈盼读书好,有追求,做福气满满的尊贵之人。这些动物造型还可以组合出麒麟吐玉书、百鸟朝凤图、群英会、三甲图、福上加福、喜气洋洋等题材。

图1动物造型整理

图2不同造型的蝙蝠灰塑

1.2植物造型:经典与地域特色并存

灰塑植物造型(图3)主要分为花卉、草木、果蔬等类型,其内涵广泛均具有教化和祈福方面的功能,如木棉花、梅花、菊花、兰花、竹、荷花等植物都类比君子的品德来教化子孙后代;广州特有的佳果荔枝、龙眼、葡萄、石榴都寓意多子多孙;仙桃、灵芝、佛手、牡丹、松树都祈求健康长寿、永享富贵。

图3植物造型整理

1.3人物造型:以神仙与历史名人为主

人物造型(图4)源于神话故事中的神仙、民间故事当中的历史人物和风景名胜。他们寄托情感表达祈福长生的愿望,神话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寓指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凡人入仙籍,代表一种劝化向善,自然超脱的意蕴。风景名胜描绘了大量的岭南风景,自然景观,这也体现着人们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图4人物造型整理

1.4其他造型:趋利避害

其他造型(图5)主要是装饰功能强烈的几何纹样、博古图和神佛宝物。铜钱组合蝙蝠造型寓意福在眼前,卷草纹常出现在山墙屋檐下具有吉祥的文化寓意。陈家祠的灰塑装饰题材中宗教题材比比皆是,神仙使用的法器,佛教祭祀用的宝物,法轮象征轮回永生,华盖象征身份的尊贵。这些从宗教文化中衍生出的吉祥寓意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向往,也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永续的理想。建筑装饰往往也与屋主人想要表达的理念相关。陈家祠是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的聚集地,希冀功名成就的美好祝愿,因此其中装饰文房四宝、宝鼎、各式盆景等代表着文化与学识。

图5其他造型整理

通过对经典案例的综合分析,根据建筑本身的功能以及特定时代,物质载体以及其装饰了解到它们都是为人服务,体现和传达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族群的理念。陈家祠的建筑装饰都展现着陈氏家族内部忠君爱国、孝悌忠信的人文精神。资政大夫祠内的灰塑作品和建筑装饰壁画,如诗礼传家、麒麟吐玉书、五伦图等,这些灰塑作品不仅可以看出主人家的传承价值观和追求,展现了父慈子孝、孝廉方正的文化内涵,也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2广州灰塑古建筑色彩艺术特征——缤纷斑澜绚烂多彩

基于实地调研拍摄整理的灰塑图片,再运用平面设计软件如PS,对平面构成颜色和字体进行单个和多个组合造型的颜色分析记录、比例分析,形成分析对比。每一幅灰塑作品可以分析出几十种至几百种颜色不等,从中选取颜色占比最高的10种颜色由左到右排列。由于拍摄相机色调、拍摄时间和天气原因,导致色彩分析有细微偏差。同时,灰塑长久在户外,风吹日晒,我们所看到的灰塑色彩已日渐斑驳和浅弱,但仍不难想象当年的美艳和瑰丽。灰塑色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五彩缤纷,有着民间浓烈的喜庆热闹气氛和民间艺术特色。从题材色彩比例图中可看出,几乎每一幅作品都使用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明度、高纯度的红、黄、蓝、绿,与以往文人墨客所喜好的淡雅清新有所区别。灰塑艺人利用晕染、退晕、点染等技艺围绕红、黄、蓝、绿调配形成深、浅色阶,巧妙地使色彩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还原原色丰富艳丽的特性,又通过对同色调色彩不同纯度、明度比例进行调整,展现的灰塑真实、自然又富有层次感。灰塑用色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规律。第一,纯净天然的自然色设计。传统灰塑艺人本职大多是泥瓦匠,对色彩的敏感度不高,他们对大自然的事物接触多,所以灰塑大面积以自然事物的原色和建筑材料的原色为主。灰塑的色彩设计在自然色的基础上加以调和,使得整体效果和谐统一,也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第二,浓烈醇厚的吉祥色彩设计。灰塑艺人们喜欢运用夸张手法去表现神仙或瑞兽,表现宗教理念和吉祥寓意。在中国人的眼中红配绿是最夸张、最民俗的搭配,充满跳跃的红绿色调,体现喜庆、吉祥和温暖的感情色彩。灰塑艺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创造出了红色的独角狮、雄鸡、鹿等。此外,造型多变的蝙蝠颜色也五彩纷呈。第三,纯粹明亮的原色设计。灰塑艺人有意突出主体部位,在大面积自然色的建筑上直接使用高明度的鲜艳色彩,使得整个画面协调统一。这种纯色的处理在灰瓦青砖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出彩,大胆而富有张力。暖色调为主,干净的绿色,纯粹而且饱满的红色,还有明亮的黄色,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暖祥和、轻松愉悦。而且陈家祠脊饰单幅作品中除少数风景名胜题材外,其他均以纯黑色打底,使其立体感更加强烈,建筑轮廓线清晰。

3广州灰塑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灰塑凝结了广州地区先人们的造物智慧,体现出传统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发展至今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中饱含了广州地区丰富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十分有利于构建广州城市形象。因此建议厘清发展现状,明确优势和不足,希望在接下来的城市文化营造中成为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1)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建立与衍生产品开发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成立于年,成立之初就旨在传承灰塑传统制作技艺,弘扬灰塑文化,活化灰塑及其衍生产品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其作品开始在各大文旅商品博览会、广州十大手信、工艺美术文创奖等创意设计比赛上崭露头角,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迅速进入文创市场,网络畅销,市场反响很好。一方面尝试特色旅游文创纪念品、公司会议礼品、岭南地方特色手信等;另一方面衍生出灰塑室外大型城市雕塑、大型浮雕、灰塑室内外装饰艺术品等。年9月29日,大型灰塑作品《百花献寿》成为四川大学广州校友会向母校周年庆所献的厚礼。年12月26日,8.3m高的毛泽东骑马灰塑雕像落成于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成为明清以来最大的一尊灰塑雕像,更是国内唯一的一尊伟人灰塑雕像。此外,壁画、装置等相关形式均有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空间,让广州城市形象深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细节,形成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2)灰塑艺术进入校园灰塑已经在最近几年进入到广州各类院校,花都区的小初高中推广,例如深井小学、花东中学和圆玄中学,广州市的高等院校有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以传承人口述为主,缺少规范化的教材或读本,不利于灰塑的可续传承。因此,地方文化管理部门已经开始组织,将教育局和出版社结合,尝试汇集优质的社会力量进行相应素材的收集、整理、提炼、撰写、设计,从而形成对应各个年龄段的对应性教材,也为了助力广州城市文化形成重要的智力支持。(3)经典灰塑形象的应用灰塑形象可以大致分为动物、植物、人物三大类,各有特色,其中动物类代表有鳌鱼、蝙蝠、麒麟、狮子;植物类有木棉花和荔枝等;人物形象类有八仙、竹林七贤、公孙玩乐图等神话传说或者历史故事中的经典形象。具体应用已经在城市形象宣传片、政府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sz/8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