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平泉亲,你真的了解平泉吗

北京哪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zggylt.com/

印象素描

从承德向东行驶一百公里就来到了平泉县地界,从地图上来看,平泉县的版图犹如一个古装巨人,向日出的方向抚腰眺望。县境东与辽宁省的凌源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相连,西邻承德县,南邻宽城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近五十万。全县下辖12镇、7乡,即:平泉镇、卧龙镇、南五十家子镇、党坝镇、榆树林子镇、杨树岭镇、七沟镇、小寺沟镇、黄土梁子镇、北五十家子镇、柳溪镇、桲椤树镇、茅兰沟乡、道虎沟乡、松树台乡、台头山乡、七家岱乡、王土房乡、平房乡。

平泉地图

平泉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居住,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殷商为土方,西周为鬼方部落活动区。春秋战国时的“老马识途”,汉末三国时的“望梅止渴”等典故都出自平泉。五代时,县境为奚族和契丹族居地,此后契丹族日益强大,取得中国北方政权,平泉县境属辽中京道大定府。清代,平泉作为连通关内、关外的重要通道,地位日益突出,雍正七年(年)设八沟厅,厅治八沟(今平泉县城)。清代帝王曾多次亲临平泉,皇家文化底蕴深厚。

契丹文化是平泉历史文化的核心。据历史学家考证,平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游牧民族——契丹族的发祥地,也是契丹建立辽国初期的统治中心地之一。当时的平泉称神山县,意思是部族奉养神仙居住的地方。至今平泉县境内仍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倍感天宫的枯燥寂寞,她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恰巧,一位“仙人”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从“马盂山”随土河一直向东信马由缰。青牛和白马,在潢水与土河的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了。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松开马缰,相对走来。两人相爱了,结合了,繁衍了,相传他们一共生了八个孩子,长大后分居八处,逐渐形成契丹民族的八个部,这就是最早的“契丹八部”的来历。他们所有的部族均供奉青牛白马,以表示祭祀祖先。今天,平泉境内仍沿袭着在民间丧事活动中,为逝者男糊白马、女糊青牛的习俗。年,平泉民间文学《契丹始祖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泉夜色

就地质地貌而言,平泉县位于冀北燕山丘陵褶皱区,全境皆山,耕地仅有4.13万公顷,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典型山区县。蜿蜒起伏的层层山峦之间是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沟谷盆地,山脉与沟谷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种有40种,初步探明储量的有25种,已开发利用的20种,煤炭、金、银、铁等矿产已大规模开发利用。另外,县内农副产品产量巨大,杏仁、香菇产量居全国县级之首,榛子、核桃、黄花也名列前茅。

平泉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夏季雨热同期,秋季天高气爽,冬季白雪皑皑。良好的气候环境塑造了平泉完美的生态环境系统,近年来,来此避暑、休闲、养生的游客越来越多。

平泉的宣传标签很多,除了红山文化、契丹祖源地、野生杏仁之乡、河北省酒精大县之外,还有野生杏仁之乡、中国活性炭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等荣誉称号。平泉县活性炭产业起步于年,全县共有活性炭企业五十多家,年产果壳活性炭2.2万多吨,产品销住全国各大中城市,部分产品出品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食用菌的养殖最具规模,已兴建了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食用菌物资交易中心,数十种人工食用菌销往世界各国,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

玩转要点

关键词:契丹文化、森林公园、平泉羊汤、食用菌

1.历史文化游:平泉的文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具有标签性质的三大文化时代分别为:红山文化、契丹文化和清文化。

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地方文化,以赤峰为中心,包括朝阳、凌源、平泉等城市,中国博物馆收藏的“中华第一龙”即为红山文化的代表作。平泉境内的红山文化遗址主要集中在镇西梁、北五十家子海龙沟和窑上、平房吕泉子、台头山东山头等地,这些遗址地区曾出土了彩陶罐、彩陶钵、之字形陶罐、石斧等珍贵文物。

平泉是契丹文化的发祥地,而契丹文化也是平泉县现今最主要的文化口号。历史记载,平泉是辽代贵族的捺钵之地,现今境内保存着大长公主归墓地、古墓群、石刻、古城遗址等各类契丹文化资源。经过几十年来的考古,平泉县博物馆现成列70%的文物均为辽金文物,例如鸡冠壶、凤首瓶、犁铧、犁镜、马具等大量珍贵珍品。

契丹博物馆大长公主墓局部展示

清代,平泉作为“夏都”承德的京畿重地,商业发达,曾有“拉不败哈达(赤峰),填不满的八沟”等赞誉。清代帝王多次围猎、民访至平泉,留下了大量文化遗迹和民间传说,例如“平泉的传说”、“羊杂汤的传说”等,其中“平泉的传说”作为民间文学已公布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完美的森林生态:因为地处北方,平泉没有太多的江南水色,但却拥有原始、完美、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全县现有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近40%,林木储量万立方米,代表的林区有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原始森林)、七沟林场、大石湖林场等。林内有高等植物上千种,中药近百种,另外杏仁、山野菜、树籽、灵芝产量都很大,如果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林海美景之中,来平泉最适合不过。

光秃山

3.“吃货”的乐园:平泉的特色饮食和传统小吃种类丰富,有八沟羊汤、改刀肉、蘑菇酱、蘑菇宴、烤全羊、南沙酥美食等,其中,平泉羊汤是绝不能错过的美味。

走马观花

泽州园:契丹文化符号

辽代是平泉历史文化最辉煌的时代,当时的平泉属泽州管辖,因此长期以来,平泉爱以“泽州”作为别称。泽州园即是以“辽代契丹文化”为背景的城市主题公园,坐落在县城西山,占地三百亩,为新世纪以来平泉最大的“城市绿心”工程。

公园绿化面积90%以上,依不同地势分别种植着草地、花园、果园、白桦林、松柏林,环境优美,是名副其实的“大氧吧”。公园丛林里点缀着耶律阿保机雕像、就日馆、玉珠苍穹、邀月、梨花春雨、烈士陵园、苏颂碑林、真水无香、香光寺等17处景点,浓厚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就日馆

从喧哗街西行,迎面就能看见公园的核心建筑——“就日馆”。“就日”一词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五帝纪》:“帝尧者,放勲,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后人们逐渐以“瞻云就日”来形容臣下对君主的尊敬与追随。馆前矗立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雕塑,高达十余米,阿保机戎装跨马,威风凛凛。平泉人向来对这位草原民族的一代霸主十分敬仰,因此就将其塑像作为城市主题公园的标志。

就日馆实际上是平泉县的契丹文化博物馆,还是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的综合展馆,和喧哗街上的旧城市地标“瞻云就日”牌楼、“平地涌泉”遥遥相对,气势雄伟。辽代时,此地就有一座就日馆,是南北过往的驿站。据记载,在宋辽交好的多年间,两朝聘使不断,累计达余人,宋朝著名使臣欧阳修、沈括、包拯、苏颂、苏辙、王安石、王曾等均曾过平泉境内。官至宰相的宋代名臣苏颂曾留下《就日馆》诗一首:戎疆迢递戴星行,朔骑奔驰束火迎。人向万山峰外过,月从双石岭间生。马蹄看即三千里,客舍今愈四十程。每念皇家承命重,愧无才誉副群情。现全馆地下两层,地上三层,有十多个功能展区,陈列着以辽代文物为主的各类文物两万多件,包括辽三彩罐、龙凤纹鎏金银器等极为珍贵的契丹文物。此外,馆内还展出着“中国菌乡”几十年食用菌养殖发展历程的各类资料。

寺院

香光寺位于公园中部,是一座专弘净土宗的寺院。寺院落成于年落成,年正式开放。香光寺之“香光”二字取自佛教《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香光庄严”,这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法会上所念经文。寺院建筑亮丽崭新,成四合院式布局,包括寺前广场、前侧殿、山门、两厢、主殿等建筑。山门小三间,方门拱窗;正殿面阔五间,红柱青瓦,屋面平缓,颇为大气。殿内供奉金身阿弥陀佛,来往拜佛者络绎不绝。

太和塔位于寺后,是西山公园的标志,远在县城闹市区都能看见宝塔的金色塔尖。宝塔年始建,为仿辽代密檐式,八面十三级,通高二十五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整个宝塔通体洁白,十分漂亮,堪称仿建辽塔中的典范之作。

塔景

琉璃牌楼:平泉地标

琉璃牌楼位于平泉地标建筑三点一线(就日馆、牌楼、水泉)的核心位置,既是一处古式景观,还是周边一带的地理代称。此牌楼最初是平泉县城南门——宁远门的门楼,建于清前期,上书“瞻云就日”四字,也称“瞻云就日楼”。后来城市扩建,牌楼已经破旧,又阻碍交通,便被拆除。年,地方政府将“宁远门”的建筑遗物和建筑形制重新应用,于喧哗街现址建成了今天的琉璃牌楼。

牌楼四柱三洞式,柱脚雕有四只石狮,上覆琉璃瓦脊,饰四只巨型吻兽,画莲花板雕,绘有腾云神龙五对,楼体中央沿旧楼仍书“瞻云就日”匾额。琉璃牌楼虽为仿古新建,但却完全应用了清代建筑法式,外观古色古香,端庄大气。

平泉牌楼

水泉:平地涌泉,始为建制

“水泉”是指平泉喧哗街正中央的一眼泉水,因历史悠久,且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而被平泉市民列为重要古遗迹。相传康熙十六年(年),康熙皇帝寻猎至此,见泉水由平地翻涌而出,甚是壮观,随口赞曰:“平地涌泉,真乃奇迹。”于是,平泉便成了行政建制名称。实际上,平泉旧称八沟,雍正时期设八沟厅,乾隆年间才置平泉州。乾隆帝出巡经平泉时,曾赋有《八沟村》诗一首,“平泉今号州,厅属本八沟”一句记载了平泉行政改称的真实历史。当然,传说虽归传说,但“水泉”却成了这座北方小城的象征。

水泉四周用石条垒砌,上围石栏,池内方约两丈,外壁立有“平泉碑”。据石碑记载可知,水泉建筑初建于乾隆三十八年(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嘉庆、光绪年间曾重修。旧时平泉之水极其充沛,四川诗人李调元到此观泉后曾做《平泉州》一诗:

“细脉何年泄,泉名冠一州。

涌来虽趵突,泻处总平流。

不井千村次,非田万顷收。

昨宵风雨猛,疑是老龙湫。”

由于天气变暖,气候恶化,地下水位下降,水泉之水已无旧时翻涌之势。但近年来,经过管理部门的保护和疏通,并加装现代喷泉设施,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水泉仍是平泉必访的重要景点。

清真寺:回民街的第一道风景

平泉县城内有三座宗教建筑,除了城西的香光寺、城中的天主教堂,另外一处就是位于城南的清真寺。香光寺是新建建筑,天主教堂是西式建筑,唯有清真寺是传统古建筑。

寺院坐落在南大街一端,此地是平泉县回民民众的主要聚居区,每到礼拜日,来此聚会的信众非常多。寺院始建于顺治年间,乾隆七年(年)由阿訇张洪业等仿北京齐华门外的清真寺扩建。现寺为改革开放后重修,“四合院”式的清代建筑群保存较好,占地三千多平米,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两进,中轴线上有三间歇山式大门、硬山式仿清代楼阁式二门以及楼阁式八间大殿,除此之外,寺内还有龟瓦屋、宣礼楼、讲堂、洗浴室等建筑多座。寺院藏匾数方,其中“平泉清真寺”匾为原国家副总理杨静仁于年所题。

庆祝开斋节

天主教堂:北方小城的歌特式风情

平泉虽是内陆塞外的一座北方小城,但因清代的平泉州是热河省的富庶之地,因此,早在清末,西方传教士就把目光投向了这里。清光绪十七年(年),圣母圣心会的比利时籍传教士在此建立教堂,当时的堂区占地上万平米,不仅有教堂、圣母山、神父办公室,还建成了现代的诊所和学校。年,教堂恢复了宗教活动。

教堂

天主教堂为鲜明的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远远就能看见高大的十字架,非常显眼,这在周围的建筑群中可谓是鹤立鸡群。现今,教堂占地五千平米,包括围墙、主教堂、圣母花园、圣母雕像等单元。这座天主教堂不仅是平泉天主教管理委员会的所在地,还代管承德市兴隆县、宽城县、营子区等县区的天主教教会事务,地位较高。

观音庙:始建于辽代的古刹

观音庙坐落在平泉县南瀑河沿村,高居龙泉山半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地方古刹。龙泉山得名于山下村中一眼四季长流的古泉,此泉称“龙泉”,据说饮此泉者可益寿延年。龙泉山东西延伸,龙脊状山体极为陡峭,远观犹如一扇巨大的屏障,气势不凡。诸多山峰连环相绕,其中山底部有五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山洞,皆为天然所成。

经专家考古证明,观音庙始建于辽代,是平泉地区最早落成的佛教寺院之一。相传金代名将金兀术曾令二子在此习武。雍正年间《八沟厅备志》记载:“观音庙,在河(瀑河)南。”《承德府志》也载:“观音庙,在州治南五里。”清末以来,寺院逐渐破败,至今古庙外部建筑早已不存,仅剩几座佛洞,由人工开凿的石阶、工匠筑入的铁链连在一起。

寺院第一座主洞称“千佛洞”,也是龙泉山最大的洞穴,高达五米,内深十余米,内部密密匝匝开辟五十多个佛龛,奉有造型各异的铜佛。洞内因主尊释迦牟尼佛,所以此洞类似寺院中的大雄宝殿。第二座大洞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同样为黄铜大像,是观音庙的主尊像,十分灵验。除此之外,寺内还有山泉冰凉透骨的泉洞以及可以生活做饭的炕洞。自改革开放以来,龙泉寺的香火逐渐旺盛了起来,每年都会举行龙泉山观音寺庙会,届时会有京津冀辽蒙五省市的信众来此集会,十分热闹。

民间传说:龙泉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这座屏障似的大山下住着十几户人家,人们屯田百亩,和谐劳作,丰衣足食。然而有一夜,突然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将大山上的泥土、巨石都冲进了良田,大片的庄稼被毁,村民们惶恐不堪。第二天,人们发现,一夜之间村头竟然搬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老人不分黑天白夜地去清除田中的淤泥石块,然而因工作量太大,老人的清淤工作仍杯水车薪。人们被老人的坚韧感动,也纷纷加入清淤工作。一个月后,淤石终于被清理干净,老人欢喜的掉了眼泪。老人说:他本是东海龙王,因行错了雨,冲了这里的田地,受玉帝怪罪,被罚以凡身搬运泥石赎罪。因为村人善举帮助,才得以能恢复龙身,并获准返回东海。老人无以为报,就将那滴眼泪化作一眼泉水,在此永世为村民灌溉土地。后来,人们称此泉为龙泉,那座泥石山便称龙泉山。

会州城遗址:荒芜的旧日繁华

会州城遗址是平泉县第一处被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曾连续使用辽金、元、明四代,历时四百多年,是当时平泉一带较大的政治、经济、文化辐射中心之一。

遗址以会州城村为核心,涉及会洲城、马杖子、西南沟等三个村落,占地52.7亩。遗址地面保存着大量的城墙遗迹,现状较好的为西门及周边城墙,墙高6米,基宽可达18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会州城遗址开始得到保护,并进行了考古挖掘,如今已发现价值文物二百多件,包括国家级文物“绿釉刻莲花鸡腿瓶”、“会州之印”、“神山县印”、“大宁中卫前千户所百户之印”、铜铳、茵镇石狮等。

二泉地温泉:一边洗来一边喝

瀑河流域历来多泉,“平地涌泉”的平泉就是代表之一。在众多的泉水之中,还包括水质优良的温泉,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党坝镇的二泉地温泉。

二泉地温泉依傍县南的平铁线,附近有花子洞遗址、九峰山、龙女洞、滴水湖瀑布等小型景点,具有良好景区开发基础。经钾镁温标估算,出泉区深米处水温一直在42-45℃范围内,温泉日出水量达吨。此地温泉属热矿泉水,富含锶、偏硅酸重碳、钙、镁等矿物质,水质极佳。人们常说,“二泉地温泉,一边洗来一边喝”,这是说,二泉地温泉不仅能用于洗浴,对皮肤病、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的理疗、药疗作用,还可以直接饮用,堪称养生“神泉”。如今,二泉地温泉城项目已初具规模,未来将建设成为集温泉疗养、水上娱乐、健康养生、遗址保护为一体的疗养度假型温泉旅游目的地。

化子洞遗址:承德地区旧石器遗址的大发现

化子洞是继四方洞遗址之后承德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最重要的收获,发现于年。遗址位于党坝镇瀑河东岸,是一座台地山洞,前有天然“抱厦”,内有岩洞,洞内文化堆积厚约4米,可分为11层。局部土层有烧结面,当属人工用火遗迹。此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遗存物,包括石制品、骨器和动物骨骼等。石器以各式刮削器为主;骨器较丰富,包有骨锥、骨针以及两面穿孔的骨珠饰品。化子洞现已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洞口部分塌方,参访较为困难。

党坝古溶洞:华北第一洞

党坝古溶洞位于黄木沟村,在当地被称为“龙女洞”,因为洞口常有水汽蒸腾,因此历来被当地村民奉为圣迹,并逐渐演化成了求雨祈福之地。龙女洞成名虽早,但过去因装备设施较差,人们并不知道此洞的深浅。上世纪后期,经过反复勘察发现,此洞极大,至少有三层洞穴,每层洞穴均深达百米,因此得名“华北第一洞”。

来到龙女洞口,游客就能感受到来自地下的阵阵凉风。首层大厅曾经过简单开发,陈列着村民祈求风调雨顺的神像。洞内大厅四周宽阔,高度均有二三十米,可容纳千余人。过大厅,穿梭上下洞层,一路上能看见规模庞大的巨石阵、形象逼真各类石像。当然,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造型别致的钟乳石,独自傲挺的犹如一颗颗仙桃,丛丛簇簇的恰似一串串葡萄,石尖结着水珠,在游览者的光柱扫照下,熠熠生辉。

溶洞

小黄山景区:塞北小江南

小黄山因外观奇石密布、古松耸立颇有黄山气韵而得名,景区位于党坝镇四十亩地村,是一处近年来开发热度较高的主题乡村旅游景区。

小黄山山体峭如斧削,一侧悬崖邻水,一侧灌木、野花丛丛,山顶屹立着一株造型别致的千年古松。山下谷地开阔,瀑河如玉带环绕山脚。山周风光峻秀,集民俗体验、漂流垂钓、生态观光、养生度假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上海同济大学规划研究院的专家曾于此考察,将此地比喻为塞北漓江。

小黄山

九龙蟠杨:生于辽代的天下奇树

在平泉,说起名树,堪称第一的非九龙蟠杨莫属。九龙蟠杨是一株小叶杨,位于柳溪乡下桥头村,是进入辽河源景区前的一处景点。九龙蟠杨有九条枝干,各个枝干犹如蟠龙般上下俯探伸展,树形恰似一张中国版图,盘旋曲绕、婀娜多姿。古杨的主干直径粗达五米,需要三人合抱,树冠荫地近千平米。据植物专家推测,这株古树生于辽代,生存现状之优、生长造型之美均为罕见,被誉为“天下奇树”。当地百姓视古杨树为神灵,每遇年节,常有人为它上香,祈福安康。

九龙蟠杨

光秃山森林公园:契丹族的发源地

光秃山森林公园也称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有“平泉县第一胜景”之称。公园位于柳溪乡大窝铺林场,总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1.2%。公园共分三大景区,即辽河源森林浴场区、马盂山草原花海区和辽代古墓区,景点65处,以高山、森林、草原、花海、怪石、清泉、古树、古墓八全齐美而取胜。

原始森林

辽河源森林浴场区因辽河于此发源而得名。年,辽宁省营口市艺术家考察团沿辽河逆流而上,寻源至此,刻下了“辽河源头”四个大字,从此,老哈河正式被确认为中国第七大河辽河的源头。辽河源水量丰沛,溪流众多,湿地广布,地表径流量为0.9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立方米。水质优秀,富含钙、镁、钾、钠、磷等多种无机盐,适合饮用。源头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林,森林浴场内空气十分清新。

马盂山俗称光秃山,因山顶植被稀疏犹如秃顶而得名。马盂山是整个公园的主峰,海拔米,山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山脚至山顶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山上生长着各类植物两千多种,野生动物数十种,包括金钱豹、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盂山高山草甸区也称王爷马场,传说律阿保机和辽早期王公大臣均曾在此游牧,《辽史》记载,辽景宗、辽圣宗、辽兴宗等皇帝以及萧太后均曾来这里飞骑逐猎,“猎马盂山”、“钓鱼土河”。整个草原连绵近万亩,真可谓碧草连天。每到春夏时节,草甸内石洋景、胭脂花、鸽子花、金莲花等竞相开放,清风拂面,波澜起伏、芳香沁人心脾。

草甸与云海

据出土文物及大量历史文献可知,平泉是契丹祖先活动的地方,也是契丹族的发源地之一。《辽史·营卫志》记载:“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这里的“土河”就是今天发源于平泉柳溪乡的老哈河。马盂山北侧山巅三尖柱石矗立,号称“三炷香”,这是古人追求的“天然供奉”,这也是马盂山受到契丹贵族重视的原因之一。此地周围保存着大量的辽墓遗迹,最著名的要数窦景庸墓,窦景庸是辽朝重要官员,墓葬庄重,旧时墓地原有石像三十六件,石虎五只,石羊四只,石人两尊。这些辽代塑像精雕细镂,技术精湛。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挖掘和民间征集,目前辽河源一带共收集辽代文物1.2万件,包括著名的鸡冠壶、凤首瓶、三彩陶罐、三彩方盘、二龙戏珠银冠等。

石羊石虎

大长公主墓:契丹贵族的墓葬

在平泉境内,目前已发现辽代古墓二百多座,其中最为密集的要数八王沟辽墓群。八王沟墓群位于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镇八王沟村,属马盂山辐射范围,沟内辽墓众多,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大长公主墓。

大长公主墓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墓主大长公主是辽景宗与萧太后的长女,其弟为辽圣宗,其夫是北府宰相萧继远,均是辽代统治阶级中地位显赫人物。其墓志记载称:“冬十一月十七日甍于龙化州(今内蒙古奈曼旗八仙筒一带)”,“享年七十有六”,于“明年十二月十五日权窆于马盂山先王茔垣南之丘堂”。依据契丹族传统,人死后最高的待遇便是归丧故乡,大长公主死于龙化州,却归葬于平泉,反映了契丹人对马盂山的崇拜,这也更进一步证明平泉是契丹人的故乡。

大长公主墓占地面积52.5平方米,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砖拱多室墓,分墓门、前室、甬道、左耳室、右耳室及主室等部分。考古发现,原墓室的耳室、前室、主室壁、主室券顶等均为柏木构筑,前室有大型木俑。此墓旧时被盗,仅留有石棺、墓志铭。石棺由六块整石构成,外壁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棺盖上雕阴纹牡丹花边,中间雕一团凤。石棺及墓志铭现由平泉县博物馆收藏。

纯性寺:禅钟鸣三省

纯性寺坐落在冀、辽、蒙三省交界的榆树林子镇达来营子村,是平泉县佛事最为兴盛的寺院之一。寺院规模不大,占地约六亩,但建筑众多,布局紧凑。

寺院坐北朝南,主院呈长方形,寺前是三根十几米高的石柱,用石块做基石,中间再用铁条捆绑,将两根石柱连接,直冲云霄,柱与柱之间一条七色彩旗在空中迎风飘扬。殿宇依地势分三级依山修建,山门、配殿为黑墙小瓦风格,古朴自然,主殿均为金色琉璃瓦的宫殿式建筑,格外辉煌。前部为日神殿、月神殿、药王殿和娘娘殿,以道教为主,中隔题有“圣手”、“婆心”、“劝善”和“惩恶”大字的小殿,后部则为大雄宝殿,供奉金身释迦牟尼大像。和一般寺院不同,纯性寺的钟鼓安置在寺院最后排建筑的殿檐下,每天僧人、居士按钟鼓进行佛事活动。

纯性寺

附录:其它驴行景点名录

东山公园:平泉县平泉镇平狮线立华公司向北

滨河游园:平泉县城中橡胶坝

文魁公园:平泉县公安局东侧米处

东大岭景区:平泉县桲椤树镇东岭村

桲椤树烈士陵园:平泉县桲椤树镇

福寿寺:平泉县瓦房店

大庆水库:平泉县卧龙镇大庙村

宗畅寺:平泉县城以北瀑河右岸七家村后道

顶子城遗址:平泉县茅兰沟乡烧锅营子村东

萧绍宗墓: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镇

桲椤树镇东大岭景区

炫彩民俗

燕山大板:新时代的曲种

燕山大板发源于三河,而平泉对燕山大板这一曲艺形式的保护和传承作用突出,因此燕山大板成为平泉县、三河市两地均申报成功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燕山大板借鉴了清代冀东地区流行的莲花落、霸王鞭曲调,容纳了影调、评剧、北方二人转的特点与精华,还吸收了燕山一带的硪歌、小悲调、八板腔等民间小调,表演形式活泼,互动性强,曲风独特,高亢清新。平泉燕山大板传承人马双福将大板艺术发扬光大,独立创作了《补婚礼》、《将军探嫂》、《捉赃》、《头雁高飞群雁鸣》等众多作品,其中《群雁高飞头雁领》反响最大,受到了中央机关的   

舌尖偶遇

平泉羊汤.烧饼:绝美的“黄金搭档”

在平泉名吃中,平泉羊汤最为著名,曾多次受到各电视台美食节目报道。平泉羊汤也称“八沟羊汤”,“八沟”为平泉旧称。

民间传说:康熙与平泉羊汤

相传康熙皇帝在围场沟设围打猎,在追围一只梅花鹿时不知不觉来到八沟地面。康熙皇帝又累又饿,这时不远处飘来一阵香气,十分诱人。康熙寻香入店,招呼上吃食。店家一看来者气度不凡,不敢多问,便盛出一碗切好的羊杂汤,顺手拿了两个烧饼。康熙一偿,发现此汤口感极佳,便一扫而光。吃完后,康熙向店家打听自己吃的是什么,店家说:“这叫羊杂汤,是用羊的杂碎做成的。”康熙觉得十分够味,便随口道出一首诗来:“喜峰口外远,塞北古道长。野鹿入柳林,八沟羊杂汤。”从此,八沟羊汤名声大振,关里关外无人不晓。

平泉羊汤选料特别,以羊的内脏共用,即:羊心、肺、肚、肾、舌、肥肠、肝。羊心可以解郁补心;羊肝益血补肝、明目;羊肺补肺气、调水道;羊肚补虚健脾胃;羊肾补肾气,益精髓。数料合用,共奏补益五脏虚损之效,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要按一定比例适量下锅,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除不净。此道汤味香清而醇厚,汤脂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后回味无穷。

吃平泉羊汤时,一般都会配上平泉烧饼。平泉烧饼以个大芝麻多,香软松脆而著称。羊汤香气开胃,烧饼酥脆填肠,平泉人的早餐就这样在美妙中度过了。

羊汤

改刀肉:返璞归真是佳肴

改刀肉属于宫廷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传说道光时期,皇帝得了厌食症,对那些宫廷山珍海味毫无胃口,负责道光帝饮食的刘御厨对此非常着急。一天,宫厨们采购来了大量竹笋,刘师傅突然眼前一亮,浓郁的肉香和竹笋清香合为一处一定非常可口,于是经过反复试验,用干笋换掉鲜笋,最终发明了这道名菜。刘师傅年老后,告老回到了故乡平泉,收徒五位,将毕生菜品悉数真传。五位弟子合开饭店,取名“五魁园”,现在的五魁园饭店便是“改刀肉”这道名菜的嫡传所在,而“五奎园”改刀肉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刀肉用料看似平常,实际上选料却十分严格,且重在刀功。用五分之四的臀尖瘦肉,五分之一的上脑肥肉,横切成极薄的肉片,切成火柴梗粗细的肉丝,粗细均匀,不能连刀。笋是优质干笋,用开水泡发两天,去根去里,并用骨头汤煮一遍祛除异味。制作方法是将肉丝和笋丝放入油锅中翻炒,待肉丝炒干后,放入葱、姜等调味品,加入高汤用淀粉勾欠收汁,做成独特的三角锥形,装盘上桌。菜品肉丝与笋丝混然一色,入口酥软,味道鲜美,无余汁,幽香四溢。此菜回锅胜于初做,制作精细,风味独特。

改刀肉

郭杖子杀猪菜:三味一锅出

杀猪菜最初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因生活条件较差,当时人们并不讲究配料、调料,主要以猪脖肉、猪血、酸菜乱炖而成。后来,因此道菜口味独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逐渐成了东北名菜。

平泉郭杖子乡和辽宁省接壤,同时自身又是满族乡,大部分群众祖籍东北,因此对杀猪菜十分看重,而郭杖子杀猪菜也逐渐成了平泉的地方名吃。在郭杖子,杀猪菜其实是一个统称,它包含很多菜品,例如:小炒(瘦肉炒酸菜)、拆骨肉、蒜泥护心肉、蒜泥白肉、炖排骨等,但代表菜品还是这道传统的酸菜炖白肉血肠。

这道菜中,菜要选用冬季新腌制自然发酵变酸的酸菜,色泽微黄透亮儿;白肉是带皮的大片儿五花肉;血肠则由新鲜的猪血,加入葱花、盐等料调灌入猪小肠煮制而成。血肠是这道菜的关键,煮时掌锅的人要拿根长针,不时地在血肠上扎一下,待到针眼不冒血时立即出锅才能保证血肠的鲜嫩。将这三味共入一锅,咕嘟咕嘟的炖一会,猪肉中的肥油已经被酸菜拿净,血肠冒出并浸入酸汁,浓香四溢,惹人吞咽口水。

酸菜炖白肉血肠

南沙酥御点:会神珍色味,调鼎燮阴阳

南沙酥俗名“八沟糖饼”,是一道清代宫廷御点,由宫廷御厨刘德才老师傅真传,其工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历史记载,清康熙帝至平泉围猎时,“食而赞之,遂为贡品”。至现代,全国政协副主席溥杰同志曾品尝南沙酥,品完后赞不绝口,还专门题词“会神珍色味,调鼎燮阴阳”以赞扬鼓励。

南沙酥外观呈圆形,色微黄,层数多,层薄如纸,有“轻风吹雪”之誉。其制作方法复杂,以白糖、青红丝、瓜子仁、核桃仁及调料作馅,以面粉、养麦粉和面,包馅成型,烙制而成。南沙酥制作过程不加水,储存时间长达3-4个月,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现生产四个品种:即南沙、橙沙、麻酱、山楂,口感皆酥脆、香甜、爽口,令人回味无穷。南沙酥御膳糖饼手工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现已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沙酥

大救驾:一道传奇美食

“大救驾”竟是一道传统美食,这让很多外地人无论如何也想到不到。春发斋是平泉著名的老字号点心铺,至今为止已传承五代,“大救驾”正式这家老店的招牌美食。

传说春发斋的创始人叫杨殿奎,乾隆年间迁至平泉,经营着一家小吃店。有一年,乾隆皇帝在道虎沟、哨鹿沟一代打猎,结果猎获甚少,晚上闷闷不乐的夜宿喇嘛庙——宗畅寺。奔劳一天,乾隆腹内饥饿,但看着眼前的饭菜却毫无胃口,于是便让侍随上糕点。由于计划晚上赶回山庄,所以侍随门并没有带御点果糕,大家急得扎耳挠腮。正在这时,管事太监一抬头,看见对面正是一家小吃店,于是就命杨殿奎两个时辰做出好吃的糕点,否则杀无赦。杨殿奎急中生智,想起了民间过年祭祀神仙而炸制的供果,于是,就用鸡蛋、麦面等以香油炸之,再加上蜂蜜、核桃仁、瓜子仁进行装饰,提心吊胆的交了差。乾隆皇帝见到糕点就吃,觉得口感绝佳,但却不像平时的御点,这才想起追问糕点的来由。知道事情来龙去脉后,乾隆皇帝高兴的说:“既然这是你新发明的糕点,它解了朕的饥,救了朕的驾,那就给它起名‘大救驾’吧”。说完还命侍随赏了杨殿奎一锭大元宝。从此以后,杨殿奎糕点越来越出名,于是就建成了春发斋。

春发斋大救驾的原料包括精粉、鸡蛋、白糖、芝麻、豆油、山楂脯、核桃仁、杏仁、瓜子仁等多种,制作工艺复杂,每样原料的比例、面条油炸的程度都有明确要求,其手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市非遗名录。如今,春发斋以“大救驾”为基础,已发展各类糕点几十个品种。

茶糖:扎根民间的“保健品”

从字面上便可以理解,茶糖,就是一种有着茶味的糖,味道甜而不腻,略带茶香,别具一格。茶糖的加工,主要是利用糖果工业的设备和工艺,将茶叶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与糖、奶、果汁、巧克力、淀粉、维生素和各带有保健性的植物添加剂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风味,使人们在享受美味糖果的时又能尝到茶叶的滋味,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好的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不顶嘴,不粘牙,茶味适中爽口。在平泉农村,也有一些茶糖不做成糖果状,直接将茶糖面冲水饮用。

炒疙瘩:穆斯林的清真小吃

对于米食为主的南方人,炒疙瘩这道北方小吃较为陌生,甚至会对“疙瘩”作为一种吃食而感到惊讶。炒疙瘩最初源自北京,由北京和平门外臧家桥附近穆姓老太太发明,属清真食品。由于回族民众的相互传播,炒疙瘩逐渐成为北方较为常见的街头小吃。平泉南大街是传统回族聚居区,因此食用炒疙瘩的历史非常久远。

平泉炒疙瘩选料讲究,面粉、食油、配菜都要精挑细选,面粉要有韧性,食油要纯正,配菜要新鲜。制作过程煮炒兼用,疙瘩至色泽深黄为宜,搭配上五花肉、菠菜、胡萝卜、黄瓜、青椒、红椒等辅料,黄绿相映成辉,吃起来口感绵软柔韧,醇香可口。

炒疙瘩

行程备忘

路在何方

平泉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东接辽宁,北接内蒙,濒临京津,自古就有“京冀门楣,辽蒙通衢”之称。从外地来平泉,北京、承德、朝阳方向(东西)的主要线路有承朝高速、国道、锦承铁路,赤峰、宽城、唐山方向(南北)的线路有遵小铁路、平铁、平双公路以及凌平承省道等。

旅游景点的交通线路以县城为中心,城内包括泽州园、清真寺、东山公园等景点,公交、出租方便。出县城游玩,景点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条主线上,南线从平铁线出发,一路可游览观音庙、二泉地温泉、党坝古溶洞、小黄山景区、郭杖子食用菌养殖园区等景点;北线为黄土梁子镇、榆树林子镇方向,主要包括大庆水库、宗畅寺、九龙蟠杨、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马盂山)、纯性寺等景点。两个方向均有县乡班车。

夜宿谁家

平泉是华北物流集散地,来往旅客众多,因此拥有不同等级的各类酒店、宾馆,设施齐全,住宿方便。城内的宾馆大体分为三个等级:星级酒店有客官国际酒店、泽州大酒店、阳光大酒店;商务快捷类的包括凯旋宾馆、海天假日酒店、八一宾馆等;其他普通类标间旅馆各大街均有分布,尤以火车站、汽车站地区最为密集。

来平泉旅游,体验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也是一大乐趣,因此农家乐住宿也是不错的选择。党坝镇山好水好,在农家居住方便垂钓、登山、访洞;在郭杖子农家居住,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郭杖子杀猪菜;在柳溪乡光秃山周农家院留宿,可以看到原始森林的日出以及秋日黄昏的云海。

客官国际酒店:平泉镇兴平南路(医院一侧)

泽州大酒店:榆州中路泽州大酒店

承德阳光酒店:战备路西交警大队对面

凯旋宾馆:渝州中路繁华商业区

八一宾馆:迎宾街号,中行斜对面

悠闲假日商务酒店:平泉县西山公园门口

海天假日酒店:平泉镇榆州南路

水岸华庭快捷酒店:平泉县榆州中路水岸华庭小区

顾客之家农家院:平泉县柳溪薛杖子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jzyl/7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