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手把手传授,高清图解

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700.html

玉器历经唐宋的发展演变后,至明清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从规模到数量、品种,均达历史最高。明清玉雕的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又有被视为“杂玉”的玛瑙、水晶、翡翠、琥珀、绿松石等,其中清早期在宫廷始见的翡翠应用更为历代之冠。

明代冶玉工艺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明代中晚期,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见于记载的有:陆子刚、刘沧、贺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们都是善于雕琢精巧小品的能手。明代玉器的类型和宋元时期没有很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装饰品、实用品、艺术品和仿古器四大类。

清代玉器制造的全盛时期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对夏、商、周三代的古玉进行广泛收集,并进行认真的分类鉴别,对于制作较粗糙的玉器,交由清宫造办处加工改制,因此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玉器中常见旧玉后刻花、旧玉新做工。此外,北京造办处、扬州和苏州云集了众多的能工巧匠,雕琢精益求精。从加工技术、装饰纹样各方面看,均达到玉器发展的最高水平。下面就明清玉器品种加以详细介绍。

玉带钩与玉带扣

玉带钩在明清之时已成为装饰把玩的仿古玉器。明代玉带钩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大,例如苏州虎丘王锡爵墓中出土有玉带钩,上海明墓中也有出土。明代玉带钩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条形、圆棒形,也有的雕作龙、蠄、鸟、兽等形。还有一种一半为钩,一半为环,分别镶嵌在玉带钩两端的称为玉带扣。

清代玉带钩做工比明代精巧,抛光度也很高。钩头多样,别具匠心,艺术水平较高。有些雕龙、凤、蠄的大钩,可称是玉带钩中的重器。玉带扣形如两个方板,一板为钩,一板为扣,两板可扣接,其上镶嵌宝石碧玺,带扣可接较宽的腰带。虽然清代玉带钩花样繁缛,但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水平,都缺乏汉代严谨、流畅的风格,难以与汉代玉带钩比肩。况且,清代治玉工具仍是很原始的手动砣机,与汉代治玉工艺相比并没有多大提高,因此难有大的升值空间。

玉手串与玉手镯

玉手串和玉手镯起源很早,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这种玉装饰品历朝都有制作和使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玉手串通常由多个小珠、管等串饰用丝绳串成一周,以供佩戴使用。玉手镯多琢成圆环状独立个体。成对佩戴的,则以圆柱体形式较为多见。这类玉手镯也习惯称“玉环”。玉手镯早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在佛教题材的壁画和绘画作品中,仕女、飞天、菩萨等形象经常出现佩戴玉手镯的现象,反映了唐代妇女佩戴玉手镯的流行风尚。唐宋时期的玉手镯以圆柱体、扁圆体素面较普遍。明清时期较注重在手镯上雕琢纹饰,以龙纹最为多见。通常琢成合身双首二龙戏珠状,其次有绳纹、绞丝纹等。明清玉手镯材料很多,翡翠开始大量使用,玛瑙、碧玺、琥珀也有使用。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市民商贾都有佩戴玉手镯的习惯,而且人们往往把玉手镯的作用与爱情联系起来,赋予一种美好、浪漫的情怀。在婚恋中流行以玉手镯作定情物或聘礼等。明清玉手镯在材质、做工上,也有高低、优劣之分,以和田上等白玉为佳,也有青玉、碧玉、玛瑙材质的手串、手镯。

玉扳指

玉扳指起源很早,在商代妇好墓就出土过斜筒状的实用扳指。战国、汉代,扳指已演化成鸡心佩,根据用途又名“玉谍”,是取其射箭而用之意,这种鸡心佩东汉以后几近消失,明清之时又有仿制品。

玉扳指在满清贵族中很是流行,宫廷造办处制作的玉扳指非常精美,扳指外围多雕琢成浮雕纹饰,如狩猎图、丹凤朝阳、蝴蝶,有的雕有“古稀天子”、“万寿无疆”等字样,有的还琢有诗文、山水画等纹饰,还有多种不同材质制成的扳指成套使用。民问玉扳指很多,材质不同,有玛瑙、翡翠、珊瑚、水晶、琥珀等多种,以直筒素面居多。在清代很多扳指已不是专门的实用器,一般套在拇指上作佩饰使用,但佩饰扳指与实用扳指无多大区别。

人物佩

明清时期,玉雕人物佩十分盛行,数量也很多,尤其是童子佩。此时童子神态真实自然,身体较前代更加矮小丰满,头大、脸胖、笑容满面,憨态可掬。童子通常作嬉戏状,或与老人牵手组合雕刻。人物雕刻细腻,神态表情写实,做工较精,具有灵动感。明清时期的人物玉雕题材除了童子外,还有妇女、老人及寿星等。

动物佩

明清时期以动物为题材雕琢的佩饰非常多,是佩饰中的大类。此类动物佩有三种形式:一是以个体独立圆雕动物为主要表现形式;二以动物结合植物、人物等雕琢的佩饰;三是以动物图案为题材装饰的玉佩饰。

明清时期动物佩品种多样,有牌饰、坠、片饰等,其题材也很丰富,既有仿古神兽类玉雕,也有家畜类、野生动物类玉雕。其中仿古神兽类主要为传统的龙、凤题材,这是明清玉雕中的主流纹饰,同时辟邪、天禄等也很多。这类神兽仿古玉雕已失去战国、汉代神兽那种凶猛、强健有力的风格,而呈现柔弱、圆润、肥胖的特点,风格也趋向夸张、温和、呆板。明代动物玉雕较清代有神,粗犷中见神韵,较注重对动物的造型、神态的刻画,但对细部处理较简率。而清代动物玉雕则呈现繁缛、柔弱、丰硕、僵化、图案化的特点,为中国历代动物玉雕的最低点,但也有少数出自艺人工匠之手的造型神韵俱佳的作品。清代动物玉佩的题材通常以象征吉祥、和谐、幸福美好的动物为多见,如鸳鸯、双獾、羊、猫、猴、鱼、麒麟、龙、凤、猪、狗、鼠、马、牛、鸡、兔等。清代玉雕动物与前代最大的区别是:注重尽多保留玉材,利用原有的玉皮、玉色,主张“以玉为主”的尚玉原则。在此影响下,玉工对动物的刻画更显饱满、丰硕,雕琢随形就势,与其说是动物玉佩,不如说其为动物形图案装饰品更为贴切了。

明清玉牌饰

明代,江苏治玉大师陆子刚的作品天下闻名,其作品不仅工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且玉质优良,所以明代带有子刚款的玉器,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收藏价值。因此历代以来“子刚”款玉器的仿品很多,使今人真假难辨。清代时仿品更是盛行,带有“子刚”款的玉器以佩戴的几何形玉牌最多。这类玉牌多琢成板状长方体,正背两面多刻人物、山水、植物、诗文等,但质量高低不同,器型十分简单,只是在平面上雕琢一些纹饰图案,没有新意,既无高技术含量也无高的艺术水平,这类仿品只能算作清代普通艺术品。由于人们对古代玉器尚处浅薄的认识阶段,所以把没有很大价值的玉牌子炒得很高,清代仿品以几十万元人民币成交已不算稀罕。由于苏州、扬州等地的仿品层出不穷,大量流入市场,因此日后可能会贬值。希望收藏者选择具有历史、又物、科学、艺术价值的高古玉,如战国、汉代及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或是精品新玉,这些玉器不会贬值,是经得起历史潮流淘洗的。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栏目咨询报名(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cf/8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