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会危及生命,中医怎么认识低血糖如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年11月文章排行

编者按

在三高引起大家重视的今天,很多人重视了高血糖,却可能并未重视低血糖。其实,高血糖一时半会不会要人命,而一次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要来得急、来得快,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昏迷,危及生命。

年深圳,35岁的女白领因低血糖在地铁猝死,开始引发人们对于低血糖的重视。年轻人不当减肥、糖尿病人严格控糖、一般人不按时吃饭等都可能引发低血糖,那么应该如何认识低血糖,保护好我们自己的身体呢?

本文选自“中医世家网”,作者未知。

什么是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因某种病因引起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临床最常见的为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多见于中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但无恶化征象。其次为胰岛β细胞瘤及各种内分泌病所致者。

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低血糖症的病因病理

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

病理变化为脾胃两虚,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虚谷气不充,则饥饿时作;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升运精微侧五脏失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心悸脉速,甚则无神失主而精神错乱。肝血不足,虚风内动则四肢麻木或震颤,甚则抽搐。气血大亏,形神失养则全身瘫软,精神恍惚。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此外,酒癖暴饮后,伤及脾胃,清气不升,痰热浊气不降,上蒙清窍,亦致血糖骤降,嗜睡神昏。

诊断要点

1、饥饿感、焦虑恐惧、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出冷汗、四肢震颤、晕厥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思想不集中、幻觉、狂躁、癫痫样发作等脑功能障碍症状,多于餐后3小时左右发作。

2、空腹血糖偏低或正常,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偏高。

中医辨证分型

1、心脾两虚

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心脾两虚气血两亏,无以上荣,则头晕、面色苍白;气虚失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藏神,则心悸心慌,恐惧健忘,甚至精神失常;舌淡苔薄,脉细,均为心脾两虚之征。

2、肝虚风动

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肝血不足,不荣上窍,则头晕、视物不清;虚风内动,则肢体麻木或震颤,甚至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及口吐白沫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均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之征。

3、痰热闭窍

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酒酿痰热,暴饮之后,痰热内盛,伤及脾胃;脾气不健,清阳不升,胃气不降,痰热浊邪上蒙清窍,故嗜睡、神昏谵语;湿热内迫,则多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4、气虚阳脱

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气血大亏,形神不养,则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均为气虚阳脱之征。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1、心脾两虚

补益心脾

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9克,酸枣仁12克,远志3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9克,龙眼肉15克,炙甘草3克。

随症加减:

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12克、玄参12克、知母9克、天冬9克,以滋阴清热;

精神亢奋者,加磁石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以镇静安神。

2、肝虚风动

养肝熄风。

补肝散加减。

当归9克,山茱萸12克,五味子6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川芎6克,木瓜6克,熟地12克,山药15克,枸杞子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

随症加减:

癫痛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克、白附子9克,以化痰祛风;

胸闷、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克、郁金9克,以疏肝理气。

3、痰热闭窍

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菖蒲9克,郁金12克,鲜竹沥20克,山栀子9克,连翘12克,竹叶9克,木通6克,丹皮9克,玉枢丹3克。

随症加减:

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15克、知母12克、葛花9克,以养阴清热,除烦醒脑;

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克、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以清胃降逆。

4、气虚阳脱

益气回阳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

人参12克(另煎),附片12克,太子参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山茱萸12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

随症加减:

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克、肉桂粉2克(兑服);

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片,加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以养心安神。

可用于低血糖的中成药

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简便方

黄芪50克、当归10克、大枣2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低血糖症反复发作,心脾两虚者。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

气虚阳脱型可取人中、百会、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灸并用,针用补法,灸至病情缓解为止。

◎食疗法

人参克、龙眼肉克、白糖克。人参煎汤去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阴虚有热者不宜。

注意事项

功能性低血糖症有反复发作史,有一定规律性,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常备糖制品以应急。

因肿瘤或其他内分泌病引起的低血糖症,应对因治疗。

发病垂危时,应及时应用现代医学的抢救治疗措施。

避免过度劳作、恶性情绪刺激、酗酒等不良因素影响,同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使用。

》》编后语

身体出现严重低血糖时,人会感觉到无力、头晕、眼花,严重会晕倒休克,如果不能及时抢救,可能会由于脑细胞缺乏能量而引起脑功能障碍,造成死亡或遗留脑损伤的后果。那么,严重低血糖怎么急救?

正常情况下,可随身带些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发病时随时吃下去,如果有糖尿病,可少吃些糖,尽量吃咸点心,如果常出现低血糖症状,医院咨询。

此外,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应积极应对:

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病人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如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

有条件时可用胰高血糖素1mg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素价格较高)。

注意:用拜糖平治疗的病人如发生低血糖则需要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应用治疗。

来源:中医世家网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欲不可早,欲不可纵!中医说出了真相,可惜很多人知道的太晚!★★★

人体这7处千万冻不得,别等落下病根再后悔!已经中招的需要这么补救~★★

罗大伦:现代人耗神太多,身心太累,巧用"炙甘草汤"防止心脏偷停★★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过程,就是疾病发展的过程

都知道要“饮食有节”,那冬天应该怎样才是“饮食有节”?

结石

玫瑰的激情——补肾最强法★★

四大名医一辈子的抗癌心得,比天价抗癌药好多了,见者有福!★★★★

原来,“重口味”毁掉的不止是健康,还毁掉了……★★

冬日预防冻疮复发,只要一招就够了

现在绝大多数人肝不好,根源其实都在此处!★★

淋病(3)

预防、治疗一切中老年疾病的金鸡独立法

我到医生办公室说:“你们怎么让病人看门,还让他穿白大褂?”

中医的根在民间★★★★★★

人民日报:不能捆住中医手脚★★★

谈补肾鼻祖—金匮肾气丸★★★

如何在家给自己和家人按摩★★

不能因为西方科学文明开创了现代文明就砍断中国文化这个“不周山”

它们被誉为“世界4大坚果”,补脑抗衰老特别好,现在吃正合适!★★

熬了夜要这样去补★★

《神农本草经》全集★★

《中药学》全集★★★★★★★

生什么病就该穿什么衣,这份穿衣指南请收好★★★

身有异味怎么办?小小验方解决狐臭★★

口腔溃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火下行★★★

3个窍门,让你开出去的方更有效★★

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防病法★★

淋病(1)

淋病(2)

膏方进补在冬至(一)★★★

膏方进补在冬至(二)★★

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

百变的附子★★

“冬吃萝卜,夏吃姜”是真的吗?★★

中兽医针灸——再度崛起

吃雪莲果的三个理由

===================================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前文章总排行 文章总排行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在线阅读

==================================

热文推推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cf/8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