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在灵芝抗癌药理实验研究有新发现

 灵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史,现代医学、科研机构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着疗效。灵芝酸是灵芝中具有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的重要药理成分,但其作用机制中还存在不少未知科学问题有待探明。

  8月26日,来自新华社题为《我国学者研究发现灵芝酸可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凋亡》报道,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在灵芝抗癌药理研究方面取得新发现,灵芝酸可以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   

  黄青课题组多年来一直开展灵芝育种及功能开发研究,近期他们研究发现,灵芝酸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和不同剂量上,都会显著降低食管鳞癌细胞的活力,并且效果会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灵芝酸不仅可以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以诱导细胞自噬,即“吃掉自己”。

  “如果说凋亡是细胞的‘自杀’,那么自噬就是细胞的‘自食’,是细胞清除自身垃圾、维持稳态平衡的重要生命过程。”黄青研究员说,他们检测发现,灵芝酸可以促进自噬小体发生,同时阻断它与自噬溶酶体的融合,从而造成自噬性细胞死亡。

  他们的这项研究,为灵芝酸作为抗肿瘤佐剂应用于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进一步分析发现,灵芝酸降低了溶酶体膜蛋白(LAMP-2)的表达,使用Mito-tracker荧光探针标记溶酶体发现灵芝酸中和溶酶体酸性,结果导致溶酶体无法与自噬小体融合,造成自噬流的阻断导致细胞死亡。同时也发现灵芝酸与氯喹的联合使用,能较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比例。通过加入caspase蛋白的抑制剂(Z-VAD-FMK)后分析细胞活力、caspase、LC3等表达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灵芝酸可以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发生。在分子水平上,灵芝酸通过介导PI3K/AKT/mTOR通路,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引发caspase通路的细胞凋亡,同时降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诱导自噬发生,造成自噬流阻断,产生自噬性细胞死亡。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药理研究期刊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上(国际期刊《民族药理学杂志》)。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灵芝的不少药用机理还需要通过科研阐明。

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又名表皮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多见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食管、子宫颈、阴道等处。此外,有些部位如支气管、膀胱、肾盂等处虽无鳞状上皮覆盖,但可通过鳞状上皮化生而形成鳞状细胞癌。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试验陆续发现,灵芝三萜类物质可有效控制肝癌,其中很多试验已经上升到“成分与细胞学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令人振奋。

  早在年,中科研究院联合江苏医学院的临床试验证实:灵芝三萜类能诱发肝癌细胞株凋亡;年,台湾大学医学教授林女士以实验室培养的细胞株,探讨灵芝的抗癌效果,发现“灵芝三萜类会明显诱发肝癌细胞株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然而对于正常肝细胞则影响不大”。

  年,美国学者SLIVAD带领的研究团队证实:灵芝三萜类物质,特别是灵芝酸A、B、C、D等可导致肝癌细胞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专家指出:“诱导癌细胞凋亡”是现今发展抗癌药物常用的筛选依据。细胞凋亡又称为“计划性细胞死亡”,就像秋天的落叶一样,是正常细胞自我调控的一种生理现象,不仅可以去除生理上不再具有存在价值的细胞,同时还有清除变异细胞的重任,并使后者不能过度增殖危害正常生理功能。这就是目前发现“灵芝三萜类物质诱导癌细胞凋亡”的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或删除。

『植根龙江沃土,耕耘健康中国』

『打造良心品质,共享美好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zhia.com/lzgx/7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