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扫落叶
天气凉飕飕呀
秋裤穿不穿不知道
保温杯配枸杞的养生模式
开启啦
而有些小伙伴
准备的可就多了
什么
鹿茸泡水、灵芝煲汤、阿胶做糕
......
但药材虽好
也有禁忌
日常生活中更要学会辨别
谨防购买伪劣药材
1如何识别鹿茸
一看:正品鹿茸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厘米左右,外皮红棕色,皮茸紧贴,不易剥离,断面呈蜂窝状;伪品鹿茸多是动物皮毛包裹动物骨胶仿造
二闻:正品鹿茸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
三溶水:伪品鹿茸能溶于水,溶液呈混浊状
禁忌:发热、风寒外感未除者、阳盛身体壮实者、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禁与猪血、生萝卜及生冷食物同服
2如何识别灵芝
一看:灵芝呈黄褐或紫褐色,有光泽,多数有明显的柄;树舌呈灰褐色,无光泽,无柄或几乎无柄
二尝:灵芝闻之气微香,口尝味苦涩;树舌口尝淡而无味
禁忌:对灵芝过敏者不宜食用;病人手术前、后一周内,或正在大出血的病人,不建议食用
3如何识别阿胶
一看:正品阿胶是棕褐色或棕黑色,形状平整,表面光滑有光泽,对光时边缘是半透明的
二掰:伪品阿胶质地不脆、易弯曲、不易折断,断面黏腻,有时有小孔
三闻:正品阿胶有轻微豆油香昧,微甜;伪品阿胶有腥臭味
禁忌:患有感冒、腹泻、有伤口者或脾虚、体虚、月经来潮时忌服;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服用期间须忌口,如生冷食物、萝卜、浓茶等
4如何识别玫瑰花和月季花
一摸:各取一片干花瓣用手轻捻,玫瑰花瓣表面有细小的绒毛,月季花没有
二闻:有甜香或腻香的是玫瑰,无香气的是月季
三尝:用沸水各泡3-5朵,水中有甜味的是玫瑰
禁忌:性温,夏季不宜长久饮用;便秘者不宜饮用
5如何识别山药片
一看:山药片中间没有心线,皮很薄
二摸:山药片用手摸时,感觉比较细腻,会有较多的淀粉粘在手上;木薯片手感粗糙,手上淀粉也比较少
三水煮:山药片一般容易煮烂,木薯片则很难
禁忌:胸腹胀满、大便干燥、便秘者少食;男性前列腺癌患者、女性乳腺癌患者不宜食用
6如何识别菊花
一看:一般天然的菊花是黄色的(白菊花除外),而硫磺熏蒸过的菊花非常白,看起来像脱了色
二闻:用硫磺熏蒸过的菊花,闻起来有酸味,天然的菊花有淡淡的清香
禁忌:体虚、脾虚、胃寒、易腹泻者慎服;常与枸杞配服
7如何识别红花
一看颜色:净品红花,颜色鲜艳:伪品颜色暗淡
二试手感:伪品红花有硬硬的感觉,轻揉后有细微杂物
三水辨法:把红花放入杯中,热水搅拌,若杯底有杂物,是伪品或含杂;用菊花伪造染色的,呈红色
禁忌:不可长期服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8如何识别金银花
一看:金银花个头较大,绒毛多而柔软:山银花颜色发白,晒后易碎,绒毛少而硬
二闻:金银花气味清香,山银花气味较淡
禁忌:性寒,不适宜长期服用,尤其是脾胃虚寒、阴证疮疡或气虚体弱的人以及月经期女性不能服用
9如何识别冬虫夏草
一看表面:冬虫夏草腹部中间有清晰的4对足,背部有清晰的纵向纹20-30条;而亚香棒虫草表面有类白色菌膜,腹部中间4对足突起不明显,背部环纹不清晰,草头分叉较多
二看断面:冬虫夏草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间有暗棕色“V”字型字样;而亚香棒虫草质柔韧,断面无“V”字形结构
禁忌:婴儿、发烧者、妇女月经期忌用;热性体质者,高血压中风患者,以及肿瘤病患者在放疗期间应慎用或不宜用;体内出血、脑出血人群不宜吃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减量服用,有实火或邪胜者不食用
10如何识别山参
→打油诗
打油诗鉴别好坏:
星点芦细毛毛芋,人字菱形短鸡腿,深兜纹粗锦缎皮,龙缠须上缀珍珠,健壮小巧芦须长,轻如海绵野山参
意思就是:芦长须长身子短;参体最好为菱形;纹路要多而深;须和芦都很长,须上有一个小小的珍珠点;身子很轻一皮:山参表皮多为黄色,少数呈金黄色和黄褐色,有又细又深的纹,多数呈螺旋状环绕在主根肩部;园参表皮较白,大多无纹,即使有纹也不连贯
二芦:山参芦头较长,多数可分三节,也有两节,芦痕排列紧密,四面环生;园参芦头较粗,多为缩脖芦,茎痕大而明显,数量较少
三须:山参须根细长有弹性,上有珍珠点,水须和毛毛须极少;园参须根短而多,极少有珍珠点,多数形如扫帚,杂乱不清
禁忌:新生儿与正常儿童不宜服用;高血压、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忌与萝卜、茶、芦荟等同时服用。不同的人参作用机理不同,服用禁忌也不尽相同
另外
还有些常见的
中药材认识误区
▼▼
①误区一:中药无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西药所表现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中药也都有,从过敏反应至肝肾功能损伤,乃至死亡,中药都会发生。一些人认为很安全的药如甘草、菊花等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②误区二:中药可以长期服用
中医历来讲究“中病即止”,久服会损伤人体的正气。许多中药,特别是矿石类中药,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即使是防风、白术类的中药,长期服用也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③误区三:缺一两味无所谓
一副草药的组成,按君、臣、佐、使主次之别,各司其能,缺少哪一种也不能算作是一副完整的药,更不能使用“同名异物”的药,如大黄,因产地不同,成分差异很大
④误区四:药汁越浓越好
药汁并非越浓越好。太浓会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蒸发而减少,或者在高温中遭到了破坏,导致药效减低。另外,浓缩药汁味苦,服用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⑤误区五:煎煮一锅端
对注明特别煎煮法处方,如先煎、后下、内服、外用等要认真对待,不可随意改变。因为先煎的药物一般为矿物类药和动物类药,煎的时间长些才能浸出其有效成分,而薄荷、肉桂等含有挥发油的草药需后下,这样才能保持其有效成分。另外,内服药通过消化道吸收其效,外用药往往比内服药的毒性大,不可混用
⑥误区六:药效慢不能用于急救
中药不但可以治疗急性病,而且可以用于急救。“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是古人用于抢救危害重病人的良方。现在已经根据古方制成了疗效更好,更迅速的中药制剂。其中,“参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已被列为急救必备药物
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
是药三分毒
用药需谨慎哟
赞赏